第五十四章 认真的一箭
殿外的冻雨还在下着,关中温暖骤降,冻得猝不及防,东宫的菜种得早,也不知会不会冻坏了菜苗。
李承乾喝下一口热茶,没有第一时间答应,而是看向一旁,“于詹事?”
于志宁连忙回道: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李承乾先是摆了摆袖子,一手放在膝盖上,目光打量着武士彟,道:“现在朝中要告老还乡,大概是个什么样的章程?”
“回殿下,按照官阶,若寻常侍郎以下,吏部批复便可以,倘若侍郎以上则要陛下批复。”
李承乾笑了笑,道:“应国公,为何不去骊山向孤的父皇告老辞官。”
“臣……”武士彟欲言又止。
与去年相比,如今太子殿下表现出来的谈吐越发强势。
当初还是那位谦逊的太子,平易近人。
徐孝德坐在太子身边,全神贯注,不敢疏忽殿下的半句话。
这位太子殿下,这一年成长得未免太快,言语间已有了威严。
“应国公不用拘谨。”李承乾叹道:“今年,告老还乡的官吏太多了。”
于志宁,徐孝德,武士彟三人皆是沉默。
就是因高士廉为,虞世南,王珪等人一步步退出朝堂,正值权力的更替阶段。
如今这个朝堂,权力交接还是很顺利,舅舅平稳过渡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。
房玄龄掌仆射之位,主持朝政手握大权。
当年跟随父皇的秦王府旧人,一个個闪亮登场。
老人们也一个接着一个离开。
徐孝德递上一份奏章,道:“殿下,这是应国公这些年的行状。”
李承乾忽然一笑,道:“老徐,潼关的水位如何了?”
“回殿下,稍有起伏,可依旧比往年低了一尺。”
言罢,见殿下也没打开奏章,而是放在一旁没打算当场看,徐孝德只能蹙眉低着头。
大风还在呼呼吹着,可以听到冻雨沙沙落在地面的动静。
李承乾抬头又看武士彟,缓缓道:“应国公,不是孤不答应您告老,此事还要与房相他们商议,还望您不要着急。”
“喏。”武士彟躬身行礼,“老臣先告退了。”
看他转身就要离开,李承乾又道:“徐长史,送送应国公。”
等徐孝德与武士彟一起离开,于志宁低声道:“殿下,其实徐长史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,自从应国公来长安,已为他奔波多日。”
李承乾看着徐孝德的奏章,都是这些年武士彟在中原奔波的种种事迹,武德八年调任扬州,武德九年调任豫州,又是出任利州,再是调任荆州。
大半个中原自南向北,都快被他走遍了。
其实武士彟算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,只不过在大唐能臣人才辈出的年代,贞观一朝群星闪耀,大唐的人才都快变得不值钱了。
武士彟也在房玄龄,岑文本,或是长孙无忌,褚遂良这些人的光辉下淹没。
再者说武家是商贾出身,当年为了资助泾阳起兵的皇爷爷,几乎是用尽了家产。
光凭武士彟与皇爷爷的交情又能如何?
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父皇
如果父皇还看当年交情,用还人情的方式补偿他们,兑现当年的许诺,这朝堂早就乱得不成样子。
就如当年的关陇门阀支持皇爷爷起兵,当年的承诺都是皇爷爷给的。
现在呢?
父皇即位之后,根本不搭理他们关陇门阀。
当年情面,哪有社稷重要。
李承乾看完了奏章,低声道:“以往武家都是经商的,他们现在还经商吗?”
于志宁回道:“不再经商了,应国公前来告老也有缘由,他的家眷都在并州,而现在他的身边只带着一个小女儿,多半是回乡心切。”
李承乾吃着茶叶蛋,也给于志宁一颗,“于詹事?”
于志宁刚剥了蛋壳,还没吃,只好又将剥了壳的茶叶蛋放入碗中,端坐着道:“殿下请讲。”
“你这些天一直都在中书省办事。”
于志宁道:“正是。”
“来年科举的事准备如何了?”
“回殿下,在来年六月便能开科举,今年休沐之后,房相会主持将布告传下去,告知中原各县。”
李承乾盘算了一番,要等休沐后让各县张贴布告,前前后后的时间还挺紧张的。
于志宁拿起剥好的茶叶蛋,咬下一口仔细品尝着美味。
“科举的会糊名吗?”
“糊名?”于志宁嘴里还嚼着茶叶蛋,好奇道:“糊名是何意思?”
李承乾比划了一番,又解释了一番。
于志宁大致会意,颔首道:“为何要在卷上糊名?”
“若有人看到名字籍贯,徇私了该如何是好?”
于志宁将吃了半颗的茶叶蛋放入碗中,皱眉思量道:“既然是朝中主持科举,自然是公正的,登科及第亦是看各家文章,若糊名,是朝堂不信任士子,还是士子不信朝堂,这可不是君子之道。”
“于詹事,平时读圣贤书多吗?”
于志宁道:“已很久没看了。”
“那孤再问你。”李承乾放低声音道:“假如,孤是说假如,往后的科举成了考官的敛财之道,真有人徇私又该如何?”
于志宁神色中多了几分惧色,缓缓道:“会死很多人的。”
科举制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,制度需要完善。
再者说在隋朝以前,中原的选官制度所用的是九品中正制,这种制度是地方乡绅或是大族来评价一个人的资质。
这种看身份,看出身,甚至看父辈身份,家世来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与才学的选官制度。
竟然延续了数百年?
也就有了之后的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的搞笑情况。
上品官吏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。
往下的人才中,却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
世家大族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,甚至左右皇权,都是这帮混账害的。
流水的皇帝,铁打的世家。
世家的垄断就是学得好,不如生得好,主打一个任性一个认命。
科举要开了,李唐的社稷要和世家叫板了,估计又要死不少人。
于志宁低声道:“开科举也就罢了,看朝中官吏任用几成世家子弟,若一概不用世家子弟,那些人多半又会痛骂陛下。”
李承乾道:“怎么?我们开科举还要看他们脸色?”
听殿下这么说,于志宁欲言又止。
“呵呵,孤真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世道了。”李承乾摇头笑着
等殿外冻雨稍稍停歇的时候,于志宁才离开东宫。
李承乾独自坐在殿内,这个于志宁没有否定糊名的必要性,只是答应了会给中书省递交奏章。
走出崇文殿,阴沉的天空,还有些细雨在下。
还没到用晚饭的时辰,小福已经在厨房忙碌了。
李丽质又来了东宫,她与宁儿坐在一起说着话。
李承乾独自坐在殿内,看着一块铁出神。
“皇兄,你在做什么?”
“孤在想杀人的事。”
“杀人?要杀谁?”李丽质当即看了看殿内,目光扫视四周。
“没什么。”李承乾又换上一副温和的笑容。
小福端着一个陶锅而来,她将锅放在殿下面前,道:“殿下,东宫的规矩,一定要按时用饭。”
李承乾拿过筷子,打开这个砂锅,里面有萝卜,芹菜,还有些面条与肉丸。
一个简单的砂锅,便是今天的晚饭。
小福又道:“殿下要好好吃饭,这也是东宫规矩。”
李承乾吃着饭,点头道:“孤知道了。”
“嗯。”小福这才满意点头,又拿出另外两个砂锅放入食盒中,低声道:“公主殿下,吃的时候记得用炉子热一热。”
李丽质笑着接过食盒笑着道:“小福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。”
本来东宫的饭食一直都是宁儿在做的,只不过她的天分与手艺确实没有小福来的好。
做饭这种事,自然就落在了这个丫头的身上。
雨水淅淅沥沥下了一晚上,冻雨过后天气更冷了。
翌日,早朝不到半刻时辰就结束。
近来的早朝越来越清闲。
与平时一样,李承乾在武德殿前练习箭术。
李渊抚须看着靶子,颔首道:“承乾,你的天分很不错。”
李承乾道:“因孙儿心中有杀意,所以今日手感很好。”
又是一箭射出,箭矢命中靶心。
之后太监又将靶子放在更远的地方,朗声道:“太子殿下,有六丈了。”
李渊笑道:“是什么人让朕的孙儿有杀意了。”
李承乾道:“皇叔说世家都是虫豸,那些人都该死,孙儿想要将他们用箭矢钉在墙上。”
“还是孝恭说的?”
“没错。”
李渊蹙眉道:“不对呀,朕记得孝恭昨日一早就去了骊山。”
“孙儿与皇叔心有灵犀,他在梦里与孙儿说的。”
李渊神色担忧,叫来一旁的太监小声道:“朕听说承乾小时候的病应该好了才对?”
“老奴不知。”
见到这个孙儿又是一箭放出,箭矢在靶子上却没有落在靶心,李渊还是朗声道:“好箭术!”
其实在场的太监都知道,太子殿下的箭术放眼军中算不得什么。
根本上来说,寻常的士卒的箭术都比殿下好。
那又有什么办法呢?
谁让太子殿下是这位太上皇最疼爱的大孙子。
有一个太监领着一位穿着锦服的小胖子而来。
这个胖子不是别人,正是魏王李泰。
等李承乾搭箭拉弓而起,李泰当即躲远了几步,脚步匆匆来到皇爷爷的身后。
李渊笑道:“青雀,你从骊山回来了?”
昨夜的雨水到了早晨才停,现在的地面还有些湿漉漉。
李泰行礼道:“孙儿牵挂括地志的编撰,便提前回来了,今日早晨就到长安的。”
而后,他又行礼道:“皇兄。”
李承乾依旧拉着弓,道:“青雀回来就好,孤一个人监理朝政正好忙不过来。”
李泰又道:“这些天父皇时常过问朝政,朝野上下对皇兄都予以赞誉,父皇很欣慰。”
“嗯,那就好。”
兄弟俩人的谈话话里有话。
大孙儿监理朝政,守备长安真的很忙吗?
明明他很清闲,清闲得都能够来武德殿练箭术。
李渊笑着打开一旁的锅盖,捞出一颗茶叶蛋,递给他道:“青雀,这是茶叶蛋,你皇兄想出来的吃法。”
“谢爷爷。”李泰的一举一动都很有礼数,也很板正。
相比太子殿下时常慵懒,魏王殿下行礼的姿势令人挑不出毛病。
李泰吃着茶叶蛋在皇爷爷身侧的椅子上坐下来,他低声道:“听闻皇兄给文学馆安排了一个波斯人当编撰?”
李承乾点头没有否认,等远处的有太监将靶子上的箭矢都取下来了,继续射箭。
平日里,太子也就随心练箭,今日练得最久。
李承乾拿过太监递来的箭矢,又松了松筋骨道:“那个波斯人掌握着波斯与西域来往的要道,孤想着是不是对伱编撰括地志有帮助,便让人送到了你的文学馆。”
“谢皇兄指点。”
“孤还将括地志的纲要扩充一番,也不知是不是合你心意,你不要觉得皇兄多事就好。”
“怎会觉得皇兄多事,皇兄地指点,弟弟一定参详。”
李承乾放下了长弓,坐下来喝着水。
李泰又行礼道:“孙儿先去看望母后。”
“嗯,去吧。”李渊还是面带欣慰的笑容,李泰的个子没有承乾高,长得也胖了一些,但也是个懂事的孩子。
李渊又道:“承乾,你练箭术不能心焦气躁,你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李承乾拿起一旁的角弓,拉弓搭箭,又是一箭射出,箭矢带着呼啸声正中靶子中心。
刚刚还怎么都射不中的靶子,这一次竟然正中靶心。
“爷爷,孙儿的运气很不错。”
这一次就连李渊也有些动容,这么认真的一箭不像是运气作祟。
言罢,李承乾放下了角弓,朝着自己的东宫走去。
李渊剥着茶叶蛋的蛋壳,缓缓自语道:“朕的大孙儿有心事了,男儿有了心事是长大了。”
老太监又道:“太上皇,这个茶叶蛋不能多吃。”
“你们帮着朕一起吃。”
满满一锅的茶叶蛋,实在是吃不完,让一旁的几个太监都面泛苦色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96436/37956029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
李承乾喝下一口热茶,没有第一时间答应,而是看向一旁,“于詹事?”
于志宁连忙回道: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李承乾先是摆了摆袖子,一手放在膝盖上,目光打量着武士彟,道:“现在朝中要告老还乡,大概是个什么样的章程?”
“回殿下,按照官阶,若寻常侍郎以下,吏部批复便可以,倘若侍郎以上则要陛下批复。”
李承乾笑了笑,道:“应国公,为何不去骊山向孤的父皇告老辞官。”
“臣……”武士彟欲言又止。
与去年相比,如今太子殿下表现出来的谈吐越发强势。
当初还是那位谦逊的太子,平易近人。
徐孝德坐在太子身边,全神贯注,不敢疏忽殿下的半句话。
这位太子殿下,这一年成长得未免太快,言语间已有了威严。
“应国公不用拘谨。”李承乾叹道:“今年,告老还乡的官吏太多了。”
于志宁,徐孝德,武士彟三人皆是沉默。
就是因高士廉为,虞世南,王珪等人一步步退出朝堂,正值权力的更替阶段。
如今这个朝堂,权力交接还是很顺利,舅舅平稳过渡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。
房玄龄掌仆射之位,主持朝政手握大权。
当年跟随父皇的秦王府旧人,一个個闪亮登场。
老人们也一个接着一个离开。
徐孝德递上一份奏章,道:“殿下,这是应国公这些年的行状。”
李承乾忽然一笑,道:“老徐,潼关的水位如何了?”
“回殿下,稍有起伏,可依旧比往年低了一尺。”
言罢,见殿下也没打开奏章,而是放在一旁没打算当场看,徐孝德只能蹙眉低着头。
大风还在呼呼吹着,可以听到冻雨沙沙落在地面的动静。
李承乾抬头又看武士彟,缓缓道:“应国公,不是孤不答应您告老,此事还要与房相他们商议,还望您不要着急。”
“喏。”武士彟躬身行礼,“老臣先告退了。”
看他转身就要离开,李承乾又道:“徐长史,送送应国公。”
等徐孝德与武士彟一起离开,于志宁低声道:“殿下,其实徐长史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,自从应国公来长安,已为他奔波多日。”
李承乾看着徐孝德的奏章,都是这些年武士彟在中原奔波的种种事迹,武德八年调任扬州,武德九年调任豫州,又是出任利州,再是调任荆州。
大半个中原自南向北,都快被他走遍了。
其实武士彟算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,只不过在大唐能臣人才辈出的年代,贞观一朝群星闪耀,大唐的人才都快变得不值钱了。
武士彟也在房玄龄,岑文本,或是长孙无忌,褚遂良这些人的光辉下淹没。
再者说武家是商贾出身,当年为了资助泾阳起兵的皇爷爷,几乎是用尽了家产。
光凭武士彟与皇爷爷的交情又能如何?
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父皇
如果父皇还看当年交情,用还人情的方式补偿他们,兑现当年的许诺,这朝堂早就乱得不成样子。
就如当年的关陇门阀支持皇爷爷起兵,当年的承诺都是皇爷爷给的。
现在呢?
父皇即位之后,根本不搭理他们关陇门阀。
当年情面,哪有社稷重要。
李承乾看完了奏章,低声道:“以往武家都是经商的,他们现在还经商吗?”
于志宁回道:“不再经商了,应国公前来告老也有缘由,他的家眷都在并州,而现在他的身边只带着一个小女儿,多半是回乡心切。”
李承乾吃着茶叶蛋,也给于志宁一颗,“于詹事?”
于志宁刚剥了蛋壳,还没吃,只好又将剥了壳的茶叶蛋放入碗中,端坐着道:“殿下请讲。”
“你这些天一直都在中书省办事。”
于志宁道:“正是。”
“来年科举的事准备如何了?”
“回殿下,在来年六月便能开科举,今年休沐之后,房相会主持将布告传下去,告知中原各县。”
李承乾盘算了一番,要等休沐后让各县张贴布告,前前后后的时间还挺紧张的。
于志宁拿起剥好的茶叶蛋,咬下一口仔细品尝着美味。
“科举的会糊名吗?”
“糊名?”于志宁嘴里还嚼着茶叶蛋,好奇道:“糊名是何意思?”
李承乾比划了一番,又解释了一番。
于志宁大致会意,颔首道:“为何要在卷上糊名?”
“若有人看到名字籍贯,徇私了该如何是好?”
于志宁将吃了半颗的茶叶蛋放入碗中,皱眉思量道:“既然是朝中主持科举,自然是公正的,登科及第亦是看各家文章,若糊名,是朝堂不信任士子,还是士子不信朝堂,这可不是君子之道。”
“于詹事,平时读圣贤书多吗?”
于志宁道:“已很久没看了。”
“那孤再问你。”李承乾放低声音道:“假如,孤是说假如,往后的科举成了考官的敛财之道,真有人徇私又该如何?”
于志宁神色中多了几分惧色,缓缓道:“会死很多人的。”
科举制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,制度需要完善。
再者说在隋朝以前,中原的选官制度所用的是九品中正制,这种制度是地方乡绅或是大族来评价一个人的资质。
这种看身份,看出身,甚至看父辈身份,家世来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与才学的选官制度。
竟然延续了数百年?
也就有了之后的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的搞笑情况。
上品官吏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。
往下的人才中,却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
世家大族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,甚至左右皇权,都是这帮混账害的。
流水的皇帝,铁打的世家。
世家的垄断就是学得好,不如生得好,主打一个任性一个认命。
科举要开了,李唐的社稷要和世家叫板了,估计又要死不少人。
于志宁低声道:“开科举也就罢了,看朝中官吏任用几成世家子弟,若一概不用世家子弟,那些人多半又会痛骂陛下。”
李承乾道:“怎么?我们开科举还要看他们脸色?”
听殿下这么说,于志宁欲言又止。
“呵呵,孤真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世道了。”李承乾摇头笑着
等殿外冻雨稍稍停歇的时候,于志宁才离开东宫。
李承乾独自坐在殿内,这个于志宁没有否定糊名的必要性,只是答应了会给中书省递交奏章。
走出崇文殿,阴沉的天空,还有些细雨在下。
还没到用晚饭的时辰,小福已经在厨房忙碌了。
李丽质又来了东宫,她与宁儿坐在一起说着话。
李承乾独自坐在殿内,看着一块铁出神。
“皇兄,你在做什么?”
“孤在想杀人的事。”
“杀人?要杀谁?”李丽质当即看了看殿内,目光扫视四周。
“没什么。”李承乾又换上一副温和的笑容。
小福端着一个陶锅而来,她将锅放在殿下面前,道:“殿下,东宫的规矩,一定要按时用饭。”
李承乾拿过筷子,打开这个砂锅,里面有萝卜,芹菜,还有些面条与肉丸。
一个简单的砂锅,便是今天的晚饭。
小福又道:“殿下要好好吃饭,这也是东宫规矩。”
李承乾吃着饭,点头道:“孤知道了。”
“嗯。”小福这才满意点头,又拿出另外两个砂锅放入食盒中,低声道:“公主殿下,吃的时候记得用炉子热一热。”
李丽质笑着接过食盒笑着道:“小福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。”
本来东宫的饭食一直都是宁儿在做的,只不过她的天分与手艺确实没有小福来的好。
做饭这种事,自然就落在了这个丫头的身上。
雨水淅淅沥沥下了一晚上,冻雨过后天气更冷了。
翌日,早朝不到半刻时辰就结束。
近来的早朝越来越清闲。
与平时一样,李承乾在武德殿前练习箭术。
李渊抚须看着靶子,颔首道:“承乾,你的天分很不错。”
李承乾道:“因孙儿心中有杀意,所以今日手感很好。”
又是一箭射出,箭矢命中靶心。
之后太监又将靶子放在更远的地方,朗声道:“太子殿下,有六丈了。”
李渊笑道:“是什么人让朕的孙儿有杀意了。”
李承乾道:“皇叔说世家都是虫豸,那些人都该死,孙儿想要将他们用箭矢钉在墙上。”
“还是孝恭说的?”
“没错。”
李渊蹙眉道:“不对呀,朕记得孝恭昨日一早就去了骊山。”
“孙儿与皇叔心有灵犀,他在梦里与孙儿说的。”
李渊神色担忧,叫来一旁的太监小声道:“朕听说承乾小时候的病应该好了才对?”
“老奴不知。”
见到这个孙儿又是一箭放出,箭矢在靶子上却没有落在靶心,李渊还是朗声道:“好箭术!”
其实在场的太监都知道,太子殿下的箭术放眼军中算不得什么。
根本上来说,寻常的士卒的箭术都比殿下好。
那又有什么办法呢?
谁让太子殿下是这位太上皇最疼爱的大孙子。
有一个太监领着一位穿着锦服的小胖子而来。
这个胖子不是别人,正是魏王李泰。
等李承乾搭箭拉弓而起,李泰当即躲远了几步,脚步匆匆来到皇爷爷的身后。
李渊笑道:“青雀,你从骊山回来了?”
昨夜的雨水到了早晨才停,现在的地面还有些湿漉漉。
李泰行礼道:“孙儿牵挂括地志的编撰,便提前回来了,今日早晨就到长安的。”
而后,他又行礼道:“皇兄。”
李承乾依旧拉着弓,道:“青雀回来就好,孤一个人监理朝政正好忙不过来。”
李泰又道:“这些天父皇时常过问朝政,朝野上下对皇兄都予以赞誉,父皇很欣慰。”
“嗯,那就好。”
兄弟俩人的谈话话里有话。
大孙儿监理朝政,守备长安真的很忙吗?
明明他很清闲,清闲得都能够来武德殿练箭术。
李渊笑着打开一旁的锅盖,捞出一颗茶叶蛋,递给他道:“青雀,这是茶叶蛋,你皇兄想出来的吃法。”
“谢爷爷。”李泰的一举一动都很有礼数,也很板正。
相比太子殿下时常慵懒,魏王殿下行礼的姿势令人挑不出毛病。
李泰吃着茶叶蛋在皇爷爷身侧的椅子上坐下来,他低声道:“听闻皇兄给文学馆安排了一个波斯人当编撰?”
李承乾点头没有否认,等远处的有太监将靶子上的箭矢都取下来了,继续射箭。
平日里,太子也就随心练箭,今日练得最久。
李承乾拿过太监递来的箭矢,又松了松筋骨道:“那个波斯人掌握着波斯与西域来往的要道,孤想着是不是对伱编撰括地志有帮助,便让人送到了你的文学馆。”
“谢皇兄指点。”
“孤还将括地志的纲要扩充一番,也不知是不是合你心意,你不要觉得皇兄多事就好。”
“怎会觉得皇兄多事,皇兄地指点,弟弟一定参详。”
李承乾放下了长弓,坐下来喝着水。
李泰又行礼道:“孙儿先去看望母后。”
“嗯,去吧。”李渊还是面带欣慰的笑容,李泰的个子没有承乾高,长得也胖了一些,但也是个懂事的孩子。
李渊又道:“承乾,你练箭术不能心焦气躁,你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李承乾拿起一旁的角弓,拉弓搭箭,又是一箭射出,箭矢带着呼啸声正中靶子中心。
刚刚还怎么都射不中的靶子,这一次竟然正中靶心。
“爷爷,孙儿的运气很不错。”
这一次就连李渊也有些动容,这么认真的一箭不像是运气作祟。
言罢,李承乾放下了角弓,朝着自己的东宫走去。
李渊剥着茶叶蛋的蛋壳,缓缓自语道:“朕的大孙儿有心事了,男儿有了心事是长大了。”
老太监又道:“太上皇,这个茶叶蛋不能多吃。”
“你们帮着朕一起吃。”
满满一锅的茶叶蛋,实在是吃不完,让一旁的几个太监都面泛苦色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96436/37956029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