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2章:黥人的天理,大明的天理
另一个时空,有一场非常着名的笔谈,被看作是王阳明思想升华的体现。
据载,谕泰和杨茂是王阳明的两个聋哑人弟子,王阳明和聋哑书生杨茂曾经有一次笔谈。
杨茂当时是泰和县的一位聋哑书生,虽然又聋又哑,但他好学上进,当他得知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阳明先生巡抚泰和县时,便主动登门求见。
阳明见他是个聋哑人,便写字和他进行交流。
王阳明认为:“你嘴里虽然不能说出是非,但却省了多少闲是闲非;你耳朵虽然不能听到是非,但也省了许多闲是闲非。凡是嘴里说是说非,便生出许多是非;耳朵听是听非,便增添许多烦恼。”
一开始写道:“你嘴巴说不出是非,耳朵听不到是非,但你的心还知道是非吗?”
杨茂见字,赶紧写字回答:“知道是非。”
阳明见了,接着写道:“这样的话,虽然你的嘴巴不如别人,你的耳朵不如别人,但你的心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啊!”
杨茂点头表示同意,并拱手作揖表示感谢。
阳明见状,又往下写道:“凡是人,都是一颗心在起作用。这颗心若能存天理,是一颗圣贤的心,即便嘴巴说不出话,耳朵听不到声,也是一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。如果这颗心不能存天理,是一颗禽兽的心,那么就算嘴巴能说会道,耳朵灵敏好使,也只是一个花言巧语、耳朵好使的禽兽罢了。”
杨茂看了之后,非常激动,用手敲打着自己的胸脯,又用手指着天,表示自己这颗心是一颗存天理的良心。
这是王阳明思想上的闪光点,即只要心存天理,那么就是圣贤。即便未曾懂得圣贤的教诲、未曾读过圣贤书,只要心存天理,那么就堪比尧舜。
倘若不存天理,那么遍读圣贤书、满口仁义道德,也不过是一个禽兽。
这在阳明心学中,占据了很高的地位,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,有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。
明末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思想家,不得不说也是阳明心学熏陶几十年的结果。
而这个时空的王大爷,多了黥人这个参照,显然萌芽生根的更快。
……
两天后,身体已经无恙的王阳明启程回家。
途径慈溪的时候,他特意去明溪镇一探究竟,发觉此地果真立着一块碑。
上边刻有一首黥人诗词,他从这首诗中,读出了一种睥睨天下的气概。
坐地日行八万里、巡天遥看一千河。这句诗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他通过走访询问,了解黥人在此地的事迹,看到老百姓立的生祠时,不禁颇为感慨。
一伙黥人,由于在大明境内做了救苦救难的好事,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感激与拥戴。
香火繁盛的黥人大夫生祠,就是民心的体现,在诉说着百姓对仁义的尊崇。
王阳明原本对黥事并不上心,对朝廷“师黥”的争论,也不愿过于掺和。
可这些天的见闻,让他内心颇为的好奇,觉得黥人能够跨海击败大明,不一定是仗着器胜,他们也存有“天理”,这“天理”是黥人的天理,或许与大明尊崇的“天理”不一样,但观他们行事,怕也是殊途同归。
这让王阳明难掩心中的疑惑,若是“天理”不同也可殊途同归,岂不是说“天理”本身就早已存在,圣贤们也只是发现天理,然后将其说出来。
而黥人也发现了“天理”,用的却是另一种话语将其表述了出来。
王阳明越想越纳闷,又伴随着一些激动,他索性在回家前,准备去拜访在老家赋闲的谢迁。
……
谢迁回家已经有几个月,远离朝堂漩涡的他,此刻在做的事情,也与黥人有关!
他老家就在余姚,怎能不受到黥人的影响?所以他这几个月,买来了大量的东秦货,就摆在家中琢磨。
甚至还曾抽空,亲自去了一趟镇海港,见识了黥人的海关,也特意去黥人的客栈、酒馆、医馆看了看。
起初他对刘大夏“千年未有之强敌”的说法并不十分认可,眼下却觉得,黥人非但是“千年未有之强敌”,更是自三皇五帝至今,中原大地就未曾遇到过如此之强敌!
这天,他依旧在琢磨黥人造的马车,从十天前拆开后,他同几个下人就一直不知该如何装回去。
谢迁拿着几个零件,眉头紧皱,明明就是这般放置的,却就是装不上去。
“父亲,您在朝的同僚,余姚的王伯安求见!”儿子跑来禀报一声。
他抬起头,仿佛找到台阶一般,轻描澹写的放下零件道:“你们接着装,我去接待客人!”
说着就擦擦手,到前堂去迎客。
刚见面,他就发现王阳明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外衣,脸上也有旅途的疲乏。
“木斋先生!”王阳明作为晚辈,忙立身行礼。
谢迁回礼关切道:“伯安,你怎搞得这么狼狈?”
“唉,让木斋先生见笑了!我此番触怒了刘瑾,被庭杖四十,眼下还要去贵州龙场驿赴任。”
“阉竖可恨!”谢迁磅的一巴掌打在桌上,怒气冲冲的说:“皇上也太不像话了!”
王阳明拱手道:“木斋先生息怒,眼下事不能为,你我臣子问心无愧即可,就连李阁老,眼下也只能勉强维持。”
“他那是和稀泥!”谢迁怒道:“他就该挂印而去!”
“李阁老也是为了江山社稷!眼下内阁,王整和杨廷和都在,李阁老也是觉得,还可以坚持一二!”
谢迁望着堂外,怒气难消的说:“咱大明朝,还真是多苦多难!”
王阳明不想纠结朝政,说明来意道:“木斋先生,我此行乃是来求问黥事。”
说着,他就将此行的经历,从刺杀落水开始,一直讲到在慈溪见到黥人的碑。
谢迁听完后,望着王阳明说:“你受苦了!其实……我也是坐着黥人的船南下的!”
“你要问的黥事,我不是很了解,不过我接触过黥人!只能说,这是一伙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人,他们逼着大明开关,纯粹是为了商利乎?不,我这些日子才明白,黥人已经尽收海商之心,眼下的宁波,就有不少所谓的假黥。
他们吃穿用度上,不断模彷黥人,以拥有所谓黥人国籍为荣,据说有此国籍,便能在东秦置业、子孙可在东秦读书。这一招,是在让这些商贾,慢慢的背弃大明!咱大明朝富有四海,商贾向来低贱,可真要少了商贾,却也是万万不行。
这些商贾赚取大量银子,却只想着去东秦置业,对于大明来说,亦是一种损失。更别说他们追求黥人风尚,败坏了风气!”
王阳明说道:“可黥人确实器物精良、医术高明,他们素来行事,也颇为公允,不仅如此,他们还对贫民伸出援手,举手之劳的事,他们往往义不容辞!在下以为,黥人行事当得上一个仁字!”
谢迁颔首道:“黥人确实办事公允,事事重条约、讲规矩,以所谓严谨着称,更有甚者,黥人认为人权天授!这也是假黥们,不断在浙东宣扬的黥人道理,说这被黥人写进了宪法。可正是因此,黥人才显得格外的危险!
刘时雍曾经评价,说黥人乃是‘我名教千年未有之强敌’,这句话我觉得很对!非但如此,黥人来大明后,咱们大明面临的,亦是千古未有之变局!”
“人权天授?”
“没错!天赋人权,即是说人生来平等,从他出生那一刻起,造物主便赋予他若干不可被否认的权利,包括什么生命权、自由权和追求所谓幸福的权利。商贾怕也是听了个一知半解,不过我观黥人干部,倒确实不讲高低贵贱,他们女子可为官,仿佛只以才能来评定上下属。”谢迁解释道。
王阳明点了点头,这比他那人人皆可为尧舜更加激进,不过王大爷居然觉得,似乎有那么些道理!
谢迁叹息道:“黥人也是我这一辈子中,见过最棘手的大敌!北方的鞑靼同他们比起来,简直就是一群只会劫掠的野人!可黥人不同,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规矩、有一套自己的道理,他们直来直去,事事言利却不作伪,把真小人做成了君子!”
王阳明心里头的好奇不仅没被满足,反倒是更加强烈,真恨不得如年少时跑去关外游历一般,也跑到东秦一探究竟。
“那木斋先生是否觉得,黥人不一定是仗着器胜,他们也存有“天理”,这“天理”是黥人的天理,或许与大明尊崇的“天理”不一样,但观他们行事,却也是殊途同归。”
谢迁诧异的望了他一眼,摇头说:“黥人的天理,同名教的天理或许能殊途同归,但是真如此的话,岂不是说明我名教是对的,错的是如今的天下读书人?这话说出去,怕是要掘了我名教的根子!”
王阳明也是一滞,他未曾想这么多,此刻这么一听,反倒是觉得超然一切的话,天理才能辩的明白。
“我于黥事,不甚了解!你若是真想要了解更多,可途径湖广的时候,去找刘时雍!”谢迁又指明条路子,他觉得王阳明这个后生很好,或许在将来,能够挽大厦之于将倾!
王阳明拱手告谢。
谢迁挥手对下人说:“去把东秦印刷出版的科考真相、四书五经、还有各类藏经拿来一份,送于守仁!”
王阳明忙起身道:“使不得!使不得!晚辈空手而来,岂能……”
“诶,不必客气!”谢迁笑道:“你拿去看看,就会发现黥人究竟有多么的包藏祸心!”
不多时,王阳明就看到这些书,全是硬皮革的封面,上边有着金色的书名。
翻开一看,这书是横排的!
全书全部都是俗体字,不过印刷的极其精良。不似大明书籍里,有分隔字行的线格。其字句之间,排列的上下左右一般整齐,纯白的底子,黑亮的字体,就是大明最好的纸张,也不能有如此效果。
而且都加了句读,王阳明虽觉得不妥,可却发现如此一来,读书便能大大的省却功夫,基本可以一目一行。
句读似乎也没有任何过错!
黥人,想干什么?王阳明隐隐猜到了,谢迁也猜到了。
如此方便阅读,如此廉价的书籍,都是为了让大明学子习惯用黥人书籍。黥人已经自信到,要堂堂正正的同名教一决高低!
他们能这般印四书五经,看似是帮着宣扬儒家学说,实际上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认为名教学问传播再广,也撼动不了东秦。
假如真如此的话,今日黥人能印四书五经,今后他们或许就能印他们的歪理学说!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81388/3344875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
据载,谕泰和杨茂是王阳明的两个聋哑人弟子,王阳明和聋哑书生杨茂曾经有一次笔谈。
杨茂当时是泰和县的一位聋哑书生,虽然又聋又哑,但他好学上进,当他得知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阳明先生巡抚泰和县时,便主动登门求见。
阳明见他是个聋哑人,便写字和他进行交流。
王阳明认为:“你嘴里虽然不能说出是非,但却省了多少闲是闲非;你耳朵虽然不能听到是非,但也省了许多闲是闲非。凡是嘴里说是说非,便生出许多是非;耳朵听是听非,便增添许多烦恼。”
一开始写道:“你嘴巴说不出是非,耳朵听不到是非,但你的心还知道是非吗?”
杨茂见字,赶紧写字回答:“知道是非。”
阳明见了,接着写道:“这样的话,虽然你的嘴巴不如别人,你的耳朵不如别人,但你的心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啊!”
杨茂点头表示同意,并拱手作揖表示感谢。
阳明见状,又往下写道:“凡是人,都是一颗心在起作用。这颗心若能存天理,是一颗圣贤的心,即便嘴巴说不出话,耳朵听不到声,也是一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。如果这颗心不能存天理,是一颗禽兽的心,那么就算嘴巴能说会道,耳朵灵敏好使,也只是一个花言巧语、耳朵好使的禽兽罢了。”
杨茂看了之后,非常激动,用手敲打着自己的胸脯,又用手指着天,表示自己这颗心是一颗存天理的良心。
这是王阳明思想上的闪光点,即只要心存天理,那么就是圣贤。即便未曾懂得圣贤的教诲、未曾读过圣贤书,只要心存天理,那么就堪比尧舜。
倘若不存天理,那么遍读圣贤书、满口仁义道德,也不过是一个禽兽。
这在阳明心学中,占据了很高的地位,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,有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。
明末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思想家,不得不说也是阳明心学熏陶几十年的结果。
而这个时空的王大爷,多了黥人这个参照,显然萌芽生根的更快。
……
两天后,身体已经无恙的王阳明启程回家。
途径慈溪的时候,他特意去明溪镇一探究竟,发觉此地果真立着一块碑。
上边刻有一首黥人诗词,他从这首诗中,读出了一种睥睨天下的气概。
坐地日行八万里、巡天遥看一千河。这句诗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他通过走访询问,了解黥人在此地的事迹,看到老百姓立的生祠时,不禁颇为感慨。
一伙黥人,由于在大明境内做了救苦救难的好事,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感激与拥戴。
香火繁盛的黥人大夫生祠,就是民心的体现,在诉说着百姓对仁义的尊崇。
王阳明原本对黥事并不上心,对朝廷“师黥”的争论,也不愿过于掺和。
可这些天的见闻,让他内心颇为的好奇,觉得黥人能够跨海击败大明,不一定是仗着器胜,他们也存有“天理”,这“天理”是黥人的天理,或许与大明尊崇的“天理”不一样,但观他们行事,怕也是殊途同归。
这让王阳明难掩心中的疑惑,若是“天理”不同也可殊途同归,岂不是说“天理”本身就早已存在,圣贤们也只是发现天理,然后将其说出来。
而黥人也发现了“天理”,用的却是另一种话语将其表述了出来。
王阳明越想越纳闷,又伴随着一些激动,他索性在回家前,准备去拜访在老家赋闲的谢迁。
……
谢迁回家已经有几个月,远离朝堂漩涡的他,此刻在做的事情,也与黥人有关!
他老家就在余姚,怎能不受到黥人的影响?所以他这几个月,买来了大量的东秦货,就摆在家中琢磨。
甚至还曾抽空,亲自去了一趟镇海港,见识了黥人的海关,也特意去黥人的客栈、酒馆、医馆看了看。
起初他对刘大夏“千年未有之强敌”的说法并不十分认可,眼下却觉得,黥人非但是“千年未有之强敌”,更是自三皇五帝至今,中原大地就未曾遇到过如此之强敌!
这天,他依旧在琢磨黥人造的马车,从十天前拆开后,他同几个下人就一直不知该如何装回去。
谢迁拿着几个零件,眉头紧皱,明明就是这般放置的,却就是装不上去。
“父亲,您在朝的同僚,余姚的王伯安求见!”儿子跑来禀报一声。
他抬起头,仿佛找到台阶一般,轻描澹写的放下零件道:“你们接着装,我去接待客人!”
说着就擦擦手,到前堂去迎客。
刚见面,他就发现王阳明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外衣,脸上也有旅途的疲乏。
“木斋先生!”王阳明作为晚辈,忙立身行礼。
谢迁回礼关切道:“伯安,你怎搞得这么狼狈?”
“唉,让木斋先生见笑了!我此番触怒了刘瑾,被庭杖四十,眼下还要去贵州龙场驿赴任。”
“阉竖可恨!”谢迁磅的一巴掌打在桌上,怒气冲冲的说:“皇上也太不像话了!”
王阳明拱手道:“木斋先生息怒,眼下事不能为,你我臣子问心无愧即可,就连李阁老,眼下也只能勉强维持。”
“他那是和稀泥!”谢迁怒道:“他就该挂印而去!”
“李阁老也是为了江山社稷!眼下内阁,王整和杨廷和都在,李阁老也是觉得,还可以坚持一二!”
谢迁望着堂外,怒气难消的说:“咱大明朝,还真是多苦多难!”
王阳明不想纠结朝政,说明来意道:“木斋先生,我此行乃是来求问黥事。”
说着,他就将此行的经历,从刺杀落水开始,一直讲到在慈溪见到黥人的碑。
谢迁听完后,望着王阳明说:“你受苦了!其实……我也是坐着黥人的船南下的!”
“你要问的黥事,我不是很了解,不过我接触过黥人!只能说,这是一伙不能以常理度之的人,他们逼着大明开关,纯粹是为了商利乎?不,我这些日子才明白,黥人已经尽收海商之心,眼下的宁波,就有不少所谓的假黥。
他们吃穿用度上,不断模彷黥人,以拥有所谓黥人国籍为荣,据说有此国籍,便能在东秦置业、子孙可在东秦读书。这一招,是在让这些商贾,慢慢的背弃大明!咱大明朝富有四海,商贾向来低贱,可真要少了商贾,却也是万万不行。
这些商贾赚取大量银子,却只想着去东秦置业,对于大明来说,亦是一种损失。更别说他们追求黥人风尚,败坏了风气!”
王阳明说道:“可黥人确实器物精良、医术高明,他们素来行事,也颇为公允,不仅如此,他们还对贫民伸出援手,举手之劳的事,他们往往义不容辞!在下以为,黥人行事当得上一个仁字!”
谢迁颔首道:“黥人确实办事公允,事事重条约、讲规矩,以所谓严谨着称,更有甚者,黥人认为人权天授!这也是假黥们,不断在浙东宣扬的黥人道理,说这被黥人写进了宪法。可正是因此,黥人才显得格外的危险!
刘时雍曾经评价,说黥人乃是‘我名教千年未有之强敌’,这句话我觉得很对!非但如此,黥人来大明后,咱们大明面临的,亦是千古未有之变局!”
“人权天授?”
“没错!天赋人权,即是说人生来平等,从他出生那一刻起,造物主便赋予他若干不可被否认的权利,包括什么生命权、自由权和追求所谓幸福的权利。商贾怕也是听了个一知半解,不过我观黥人干部,倒确实不讲高低贵贱,他们女子可为官,仿佛只以才能来评定上下属。”谢迁解释道。
王阳明点了点头,这比他那人人皆可为尧舜更加激进,不过王大爷居然觉得,似乎有那么些道理!
谢迁叹息道:“黥人也是我这一辈子中,见过最棘手的大敌!北方的鞑靼同他们比起来,简直就是一群只会劫掠的野人!可黥人不同,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规矩、有一套自己的道理,他们直来直去,事事言利却不作伪,把真小人做成了君子!”
王阳明心里头的好奇不仅没被满足,反倒是更加强烈,真恨不得如年少时跑去关外游历一般,也跑到东秦一探究竟。
“那木斋先生是否觉得,黥人不一定是仗着器胜,他们也存有“天理”,这“天理”是黥人的天理,或许与大明尊崇的“天理”不一样,但观他们行事,却也是殊途同归。”
谢迁诧异的望了他一眼,摇头说:“黥人的天理,同名教的天理或许能殊途同归,但是真如此的话,岂不是说明我名教是对的,错的是如今的天下读书人?这话说出去,怕是要掘了我名教的根子!”
王阳明也是一滞,他未曾想这么多,此刻这么一听,反倒是觉得超然一切的话,天理才能辩的明白。
“我于黥事,不甚了解!你若是真想要了解更多,可途径湖广的时候,去找刘时雍!”谢迁又指明条路子,他觉得王阳明这个后生很好,或许在将来,能够挽大厦之于将倾!
王阳明拱手告谢。
谢迁挥手对下人说:“去把东秦印刷出版的科考真相、四书五经、还有各类藏经拿来一份,送于守仁!”
王阳明忙起身道:“使不得!使不得!晚辈空手而来,岂能……”
“诶,不必客气!”谢迁笑道:“你拿去看看,就会发现黥人究竟有多么的包藏祸心!”
不多时,王阳明就看到这些书,全是硬皮革的封面,上边有着金色的书名。
翻开一看,这书是横排的!
全书全部都是俗体字,不过印刷的极其精良。不似大明书籍里,有分隔字行的线格。其字句之间,排列的上下左右一般整齐,纯白的底子,黑亮的字体,就是大明最好的纸张,也不能有如此效果。
而且都加了句读,王阳明虽觉得不妥,可却发现如此一来,读书便能大大的省却功夫,基本可以一目一行。
句读似乎也没有任何过错!
黥人,想干什么?王阳明隐隐猜到了,谢迁也猜到了。
如此方便阅读,如此廉价的书籍,都是为了让大明学子习惯用黥人书籍。黥人已经自信到,要堂堂正正的同名教一决高低!
他们能这般印四书五经,看似是帮着宣扬儒家学说,实际上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认为名教学问传播再广,也撼动不了东秦。
假如真如此的话,今日黥人能印四书五经,今后他们或许就能印他们的歪理学说!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81388/33448756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