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火帽枪面世
“啊……原来是你!”
左梦庚手指着张继孟,颇为无礼。
这也怪不得他。
实在是发现的事实,太令左梦庚震惊了。
脑子里的记忆,作为军器史专家,当然对毕懋康和《军器图说》深有研究。
可主要的研究内容,自然是毕懋康其人和《军器图说》的成就和意义。其余的细枝末节,或许看过,但肯定印象不深。
此时张继孟和毕懋康站在一起,一下子令左梦庚想到了忽略的地方。
毕懋康完成《军器图说》后,请门人张继孟作序。
彼张继孟,就是此张继孟。
左梦庚怎么也没有想到,罩着自己的大佬,居然和军器大神毕懋康乃是师生关系。
他要弄兵器所、新式火枪,肯定绕不开张继孟。
张继孟身为毕懋康的学生,虽然毕生宦海沉浮,但对于火器,自然不是一窍不通。
看到了左梦庚的燧发枪理念,张继孟大为震撼。
想到老师一直在新式火铳的理念上始终裹足不前,张继孟就给毕懋康写了书信,告知燧发枪原理。
书信还在半路上,毕懋康接到朝廷征召,去了南京担任通政使。
结果书信先是到了歙县,又再转到南京毕懋康手中,着实耽搁了不少时日。
通政使位高权重,本是要害职位。
可惜毕懋康任职的地方,是南京……
南京的各衙门谁不知道,那就是养老的地方。
毕懋康这个通政使上任之后,突出一个无所事事。
不过清闲的职位,倒是成全了毕懋康,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研发火器。
可以说,《军器图说》的大部分内容,都是毕懋康在南京任上完成的。
毕懋康的自生火铳研制,其实已经到了临门一脚。接到张继孟的书信,看到其中的图纸,当真是瞬间通透,再无滞碍。
他兴致勃勃地召集了工匠,试制了一支燧发枪出来。效果非常好,六十息内竟可发射三次,效率远高于火绳枪。
忧国忧民的毕懋康赶紧给朝廷写了奏疏,言明燧发枪之利。希望能够尽快装备诸军,对抗东虏。
孰料奏疏一去月余,什么风浪都没有。
这个结果,令毕懋康大失所望。
再三去信询问,依旧石沉大海。
看看自己通政使之职的无聊,再加上研发火器也不顺。
他毕竟是通政使,不是兵部官员,更不是主管火器的,私底下制造火器,想干嘛?
流言蜚语之下,毕懋康颇为郁闷。
一想到远在临清,有个少年竟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,他再也忍耐不得,干脆递交了辞呈。
虽然他在朝野颇有声名,可一个南京通政使,到底无关紧要,所以朝廷的批复很快。
崇祯倒是假惺惺地命他回去制造诸般火器,以强大明。
可你要是有这心,让毕懋康去兵部、工部任职啊。非要让人回家去制造,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?
讽刺的是,本来的历史上毕懋康后来确实担任了兵部右侍郎。
结果如何呢?
旋自免归……
才不得其用。
所以说这个大明,不亡是没有道理的。
人老成精的毕懋康对崇祯的话,那是一个字都不信。
他制作火器,那是因为爱好如此罢了。
无官一身轻的他旋即北上,就这么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。
让他震惊的是,那个“临清少年”居然是真的少年。
“小友之才,老夫早有领教。不知小友所制火铳在何处,可否让老夫一观?”
毕懋康诶!
多少人读史最为抱憾的人物啊!
明明我中华火器有赶超西方的机会,却在原来的历史上那么可惜地错过了。
如今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。
对于这位老人,左梦庚更多的是见证大能的激动。
对于毕懋康在火器方面的能力……
这个世界上有比他左梦庚更强的人吗?
不过左梦庚并没有任何的自豪,觉着毕懋康就不重要了。
无论如何,毕懋康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才。
尤其是在火帽枪制造铺开之后,人才的紧缺让左梦庚感受更加迫切。
所有环节、所有部门都需要他亲力亲为,严重阻碍了他在其他领域的部署。
那些工匠们诚然技艺精湛,可没有学识这一点让他们接受新技术非常困难。
总要左梦庚说了一遍又一遍,手把手地教才能懂得如何制作。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根本无法主动地对技术进行思考和提升,更没办法系统总结,让技术传承下去。
那些读书人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参与到了工业制造当中,但这些人有文化没技术,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合格的产业人才,尚未可知。
毕懋康就没有那些麻烦。
他既是技术大能,同样也是学问大家。
要是得此人相助,军工制造领域必然会大踏步发展。
可自己是要造反的,这位大明的官员会帮助自己吗?
深思当中,左梦庚决定丢个饵出来。
“东郊公有所不知,这段时日,晚辈对火枪又做了改进,威力之强,前所未有。”
工科男嘛,你就不能和他提技术。一提起这个,立刻就什么都顾不得了。
“哦,在哪里,速速与我看。”
左梦庚笑道:“俗话说,来得早不如来得巧。本来今日正是新式火枪装配之期,正好请东郊公指点。”
左梦庚带着两人去了火枪制造工厂。
这边已经紧张到了极点。
所有的零部件都做出来了,如今摆在一起,就等着安装到一起,就是一支完全体的火帽枪。
毕懋康如同一个好学的学生,对什么都好奇,拿着零件挨个询问,不搞懂用途誓不罢休。
“这簧片竟为精钢所制,成本不菲,但铸造巧妙,极大地精简了火铳构造。”
这就是行家,左梦庚一说簧片的用途,毕懋康立刻就懂了。
不像那帮工匠,左梦庚拿着图纸讲解了不算,还拿着实物给他们示范了之后,才知道如何将簧片整合到击发装置里。
“且容晚辈将火枪弄好,再承于东郊公面前。”
毕懋康点点头,让开来,专心看工匠们忙碌。
不过他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。
“火枪?这不是铳吗?”
左梦庚一边监督工匠们干活,一边道:“晚辈更习惯称之为枪,火枪。”
毕懋康摇摇头,并没有争辩。
管它叫火铳还是叫火枪呢,好用才行。
工匠们先将做好的枪管尾部装上螺丝。
是的,你没看错,明代是有螺丝的,而且是用来给枪管做密封的。
从这点就能看出来,明代工匠刻膛线的手艺绝对没问题。
膛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螺纹的精致程度相比啊!
装好螺丝后,枪管和木制枪身组装到一起。
新枪的固定方式,左梦庚采取的是用铁片将枪管和枪身箍在一起,再用螺丝从两侧钻入枪身拧紧。
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拆装快捷,便于维护。
再将击发装置放入,固定好,一支火帽枪就新鲜出炉了。
拿着崭新的火枪,毕懋康目不暇接,更多的地方不懂了。
“为何没有药池?”
左梦庚指着枪管上方偏右侧的一个小小凸起道:“此枪不需要用火药点燃,而是从这里引发枪管内的火药。”
毕懋康大惊。
“这世间焉有不用点燃之引药?”
左梦庚拿过火帽枪,道:“咱们去靶场,实际试试,东郊公便明其意了。”
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靶场,要进行第一次试枪。
而试枪的人,只能是左梦庚。
毕竟火帽枪该如何使用,除了他之外,没人懂得。
火枪、子弹、火帽全都准备好了,全都放置在桌子上,任人参观。
这种截然不同的火枪,到底好不好用,大家都很期待。
左梦庚站在射击位上,静静地感受着新枪。
此枪全长一米三,重七斤八两,配通条和刺刀。
刺刀为钢制,用材比枪管还好。非如此,以刺刀的单薄很难刺穿铠甲。
口径为12.83MM,不能再小了。
毕竟发射的是铅弹,如果太小,子弹就会质量不足,失去精度。
枪管上方配有照门和准星,照门可以立起,为框型。配有表尺,可以应用于远距离射击。
该枪的大体构造都是模仿的英国1851式,唯独枪托部分,左梦庚采用的是二战时的栓动步枪的枪托。
这样一来,该枪的人体工程方面更加合理,让射手使用更加舒适。
从外观上看,整支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,非常的炫目,称之为艺术品都不为过。
不过决定一支枪好坏的,永远都是性能和威力。
接下来的试射,才是重中之重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63490/2794937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
左梦庚手指着张继孟,颇为无礼。
这也怪不得他。
实在是发现的事实,太令左梦庚震惊了。
脑子里的记忆,作为军器史专家,当然对毕懋康和《军器图说》深有研究。
可主要的研究内容,自然是毕懋康其人和《军器图说》的成就和意义。其余的细枝末节,或许看过,但肯定印象不深。
此时张继孟和毕懋康站在一起,一下子令左梦庚想到了忽略的地方。
毕懋康完成《军器图说》后,请门人张继孟作序。
彼张继孟,就是此张继孟。
左梦庚怎么也没有想到,罩着自己的大佬,居然和军器大神毕懋康乃是师生关系。
他要弄兵器所、新式火枪,肯定绕不开张继孟。
张继孟身为毕懋康的学生,虽然毕生宦海沉浮,但对于火器,自然不是一窍不通。
看到了左梦庚的燧发枪理念,张继孟大为震撼。
想到老师一直在新式火铳的理念上始终裹足不前,张继孟就给毕懋康写了书信,告知燧发枪原理。
书信还在半路上,毕懋康接到朝廷征召,去了南京担任通政使。
结果书信先是到了歙县,又再转到南京毕懋康手中,着实耽搁了不少时日。
通政使位高权重,本是要害职位。
可惜毕懋康任职的地方,是南京……
南京的各衙门谁不知道,那就是养老的地方。
毕懋康这个通政使上任之后,突出一个无所事事。
不过清闲的职位,倒是成全了毕懋康,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研发火器。
可以说,《军器图说》的大部分内容,都是毕懋康在南京任上完成的。
毕懋康的自生火铳研制,其实已经到了临门一脚。接到张继孟的书信,看到其中的图纸,当真是瞬间通透,再无滞碍。
他兴致勃勃地召集了工匠,试制了一支燧发枪出来。效果非常好,六十息内竟可发射三次,效率远高于火绳枪。
忧国忧民的毕懋康赶紧给朝廷写了奏疏,言明燧发枪之利。希望能够尽快装备诸军,对抗东虏。
孰料奏疏一去月余,什么风浪都没有。
这个结果,令毕懋康大失所望。
再三去信询问,依旧石沉大海。
看看自己通政使之职的无聊,再加上研发火器也不顺。
他毕竟是通政使,不是兵部官员,更不是主管火器的,私底下制造火器,想干嘛?
流言蜚语之下,毕懋康颇为郁闷。
一想到远在临清,有个少年竟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,他再也忍耐不得,干脆递交了辞呈。
虽然他在朝野颇有声名,可一个南京通政使,到底无关紧要,所以朝廷的批复很快。
崇祯倒是假惺惺地命他回去制造诸般火器,以强大明。
可你要是有这心,让毕懋康去兵部、工部任职啊。非要让人回家去制造,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?
讽刺的是,本来的历史上毕懋康后来确实担任了兵部右侍郎。
结果如何呢?
旋自免归……
才不得其用。
所以说这个大明,不亡是没有道理的。
人老成精的毕懋康对崇祯的话,那是一个字都不信。
他制作火器,那是因为爱好如此罢了。
无官一身轻的他旋即北上,就这么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。
让他震惊的是,那个“临清少年”居然是真的少年。
“小友之才,老夫早有领教。不知小友所制火铳在何处,可否让老夫一观?”
毕懋康诶!
多少人读史最为抱憾的人物啊!
明明我中华火器有赶超西方的机会,却在原来的历史上那么可惜地错过了。
如今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。
对于这位老人,左梦庚更多的是见证大能的激动。
对于毕懋康在火器方面的能力……
这个世界上有比他左梦庚更强的人吗?
不过左梦庚并没有任何的自豪,觉着毕懋康就不重要了。
无论如何,毕懋康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才。
尤其是在火帽枪制造铺开之后,人才的紧缺让左梦庚感受更加迫切。
所有环节、所有部门都需要他亲力亲为,严重阻碍了他在其他领域的部署。
那些工匠们诚然技艺精湛,可没有学识这一点让他们接受新技术非常困难。
总要左梦庚说了一遍又一遍,手把手地教才能懂得如何制作。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根本无法主动地对技术进行思考和提升,更没办法系统总结,让技术传承下去。
那些读书人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参与到了工业制造当中,但这些人有文化没技术,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合格的产业人才,尚未可知。
毕懋康就没有那些麻烦。
他既是技术大能,同样也是学问大家。
要是得此人相助,军工制造领域必然会大踏步发展。
可自己是要造反的,这位大明的官员会帮助自己吗?
深思当中,左梦庚决定丢个饵出来。
“东郊公有所不知,这段时日,晚辈对火枪又做了改进,威力之强,前所未有。”
工科男嘛,你就不能和他提技术。一提起这个,立刻就什么都顾不得了。
“哦,在哪里,速速与我看。”
左梦庚笑道:“俗话说,来得早不如来得巧。本来今日正是新式火枪装配之期,正好请东郊公指点。”
左梦庚带着两人去了火枪制造工厂。
这边已经紧张到了极点。
所有的零部件都做出来了,如今摆在一起,就等着安装到一起,就是一支完全体的火帽枪。
毕懋康如同一个好学的学生,对什么都好奇,拿着零件挨个询问,不搞懂用途誓不罢休。
“这簧片竟为精钢所制,成本不菲,但铸造巧妙,极大地精简了火铳构造。”
这就是行家,左梦庚一说簧片的用途,毕懋康立刻就懂了。
不像那帮工匠,左梦庚拿着图纸讲解了不算,还拿着实物给他们示范了之后,才知道如何将簧片整合到击发装置里。
“且容晚辈将火枪弄好,再承于东郊公面前。”
毕懋康点点头,让开来,专心看工匠们忙碌。
不过他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。
“火枪?这不是铳吗?”
左梦庚一边监督工匠们干活,一边道:“晚辈更习惯称之为枪,火枪。”
毕懋康摇摇头,并没有争辩。
管它叫火铳还是叫火枪呢,好用才行。
工匠们先将做好的枪管尾部装上螺丝。
是的,你没看错,明代是有螺丝的,而且是用来给枪管做密封的。
从这点就能看出来,明代工匠刻膛线的手艺绝对没问题。
膛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螺纹的精致程度相比啊!
装好螺丝后,枪管和木制枪身组装到一起。
新枪的固定方式,左梦庚采取的是用铁片将枪管和枪身箍在一起,再用螺丝从两侧钻入枪身拧紧。
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拆装快捷,便于维护。
再将击发装置放入,固定好,一支火帽枪就新鲜出炉了。
拿着崭新的火枪,毕懋康目不暇接,更多的地方不懂了。
“为何没有药池?”
左梦庚指着枪管上方偏右侧的一个小小凸起道:“此枪不需要用火药点燃,而是从这里引发枪管内的火药。”
毕懋康大惊。
“这世间焉有不用点燃之引药?”
左梦庚拿过火帽枪,道:“咱们去靶场,实际试试,东郊公便明其意了。”
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靶场,要进行第一次试枪。
而试枪的人,只能是左梦庚。
毕竟火帽枪该如何使用,除了他之外,没人懂得。
火枪、子弹、火帽全都准备好了,全都放置在桌子上,任人参观。
这种截然不同的火枪,到底好不好用,大家都很期待。
左梦庚站在射击位上,静静地感受着新枪。
此枪全长一米三,重七斤八两,配通条和刺刀。
刺刀为钢制,用材比枪管还好。非如此,以刺刀的单薄很难刺穿铠甲。
口径为12.83MM,不能再小了。
毕竟发射的是铅弹,如果太小,子弹就会质量不足,失去精度。
枪管上方配有照门和准星,照门可以立起,为框型。配有表尺,可以应用于远距离射击。
该枪的大体构造都是模仿的英国1851式,唯独枪托部分,左梦庚采用的是二战时的栓动步枪的枪托。
这样一来,该枪的人体工程方面更加合理,让射手使用更加舒适。
从外观上看,整支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,非常的炫目,称之为艺术品都不为过。
不过决定一支枪好坏的,永远都是性能和威力。
接下来的试射,才是重中之重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63490/2794937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