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袭爵血路小说推荐阅读: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、四合院:我崔大可不在偷牛、赵云转世之横扫异界、带着农场混异界、逆天九小姐:帝尊,别跑!、武炼巅峰、龙血战神、神印王座的假面骑士、盖世、荒古帝业、极品僵尸、怪物乐园、将乱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七面,我们看子二的“颂别喻”。
前面的经文是“重颂”里面的总喻。总喻简单地说,就是佛陀来到了五浊恶世,先把当时的环境做一个交代。当时的环境就是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”。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,它不是一个寂静安稳的世界,它已经进入一种动荡不安的五浊恶世。就是说,它到处是火,不管是欲界的火,不管是色界的火,不管是无色界的火,全方位地燃烧起来了。当然,对佛陀来说,这一点也就是他改变心意的主要因素,就是从成佛之道的教育政策改变成免除灾难的政策。因为我们必须务实地面对生命,就是免除灾难比成就无上菩提更为急迫。这个就是佛陀先交代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。
子二、颂别喻 分三:丑一、颂长者见火喻;丑二、颂舍几用车喻;丑三、颂等赐大车喻
我们看别喻。
前面是讲到三界火宅烧的情况,这以下说明:第一个,佛陀是看到火了。他不像凡夫是没看到火。
丑一、颂长者见火喻
我们看经文。
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
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
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
稚小无知 欢娱乐着
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
那么佛陀是怎么样看到火呢?我们看经文。
“是时宅主”,这个三界火宅是有一个管理员,就是释迦牟尼佛,他是整个三界的教化主。他是怎么看到呢?“在门外立,闻有人言。”在前面的长行说,佛陀是站在门内,然后用眼睛看到火。但重颂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,佛陀其实在三界以外就听到有人跟他讲三界起火了。那是什么意思呢?三界以外就是佛陀还没有出现应化身之前,在清净法身的真如三昧当中,他的大悲心就跟众生感应道交了,他就感受到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。
就是说,佛陀不是要八相成道才有应化身吗?佛陀要出现一个跟我们长得差不多的色身,他必须要怎么样?要有一个母亲,出胎,经过小时候的教育,然后结婚、生子、出家,最后成道。那么在他还没有受生在三界之前,他在哪里?他在清净的法身,大般涅槃,在他那个一念明了的心性当中。因为他当初就发愿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所以佛陀的涅槃是有愿力的涅槃,不像阿罗汉涅槃是空、无相、无愿。有愿他就有招感性。那么刚好,三乘的诸子,跟佛陀有缘的这些众生善根成熟,得度的因缘成熟,所以这个时候感应道交了。“闻有人言”,佛陀的内心跟众生的善根感应了,这是佛陀见到火的主要因素。
他见到什么呢?前面是讲能见的心,这以下讲所见的境。
“汝诸子等,先因游戏,来入火宅。”这个是根本无明。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轮回呢?因为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,这个是更深的。
三界轮回,最早是法执,就是有所得。按《楞严经》的说法,我们本来是安住一念的真如本性,那是如如智照如如理,就是一切如的境界。但是我们就好像觉得,我应该去得到一点什么东西,就是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。就是刚开始是说,我不能老待在真如,我应该到三界里面去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才好。一种有所得心,这是法执。然后就一念妄动。但是,这个时候还没有轮回。我们说过,三界的因缘果报是我执引生的,它是由有所得心慢慢地酝酿变成一种我执。
我执就下一个了,“稚小无知,欢娱乐着”,就开始产生爱取。我执就是一种主宰,产生爱取就是追求三界的五欲的快乐。
先从有所得的法执变成一种我执的爱取,然后就正式落入轮回了,就是根本无明落入枝末无明。
“长者闻已,惊入火宅。”也就是说,前面的长者见火是在三界的门内,是应化身,以智慧眼见到;这以下的见火是“在门外立”。而“闻有人言”,这是大悲愿力的招感。这不太一样。
丑二、颂舍几用车喻
那么长者见火以后他采取什么行动呢?看丑二的“颂舍几用车喻”。看经文。
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
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
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
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
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
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
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
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
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
这段经文是佛陀舍几,佛陀放弃了用大乘的圆顿法门来引导。大乘法门当然主要是华严时。华严时的修学,一个是劝导,一个是告诫。
我们看劝导门。劝导门就是佛陀“方宜救济,令无烧害”。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后,他就要提出灭火之道。他一开始用最圆满的方法,用大乘的圆顿止观。也就是说,灭除三界的火、调伏我执,很简单!直接发菩提心、修学六度。你心中有道法,你就没有火。有些菩萨是这样,他不用直接灭火,直接发菩提心,他那个我执就自然淡了。当然这有个前提,这个人的大乘善根要非常强。其实有些人他不直接跟烦恼对治,他修善,就直接可以灭恶,当然这是利根人。就是说,佛陀本来是想用大乘的圆顿止观,直接发菩提心、修六度来灭火。这第一个,用六度的功德来劝谏。
第二个,告诫,“说众患难”。就是说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时候,你要怎么样呢?你不要贪爱这个六度的果报,你要有无所得心。告诉诸子,这三界,虽然说你修布施、持戒会让你成就富贵身、尊贵身,但是这个果报你别贪爱,因为这个果报有过失。为什么呢?“恶鬼毒虫”,它有烦恼的过失。你贪爱三界的尊贵身,你变成大富长者、大国王的时候,你贪爱它,它让你起烦恼。“得时多怖畏,失时怀忧恼”,你落入得失的贪瞋烦恼。这个烦恼不断地活动就变成业障,“灾火蔓延”,你就容易造生死业,最后就变成报障,就是“众苦次第”。
最后,更可怕的是“相续不绝”。就是烦恼引生业力,业力引生果报,面对果报的时候你又起新的烦恼,就形成一种轮回的力量。而且“毒蛇蚖蝮”——你的贪瞋烦恼,跟心中的夜叉“鸠槃荼鬼”——邪知邪见,还有“野干狐狗”——贪爱的烦恼,跟各式各样的“雕鹫鸱枭”这种慢心,还有这种“百足之属”,各种的烦恼,它们怎么样呢?互相作用。就是说,你本来是起贪烦恼,结果引生瞋烦恼,瞋烦恼引生高慢心,烦恼之间跟邪见之间还会交互作用。在烦恼跟邪见活动当中,你本身又没有大乘的法食,所以“饥渴热恼”,就“甚可怖畏”。
而且,这还是一种个人的火,个人的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“况复大火?”这个“况复大火”,古德解释说,前面是讲个人的业报,这以下大火是众生的共业。比如说,一个家庭里面哪一个人做事放逸、没有章法,大家都要承受这个共业。社会也是这样子。你看有些人,他对环境保护不在乎的,但是你环境保护不在乎,整个三界的灾难起来的时候大家必须共同承当。就是共业所产生的叫大火,个人的叫小火。佛陀就是用这个方式来劝谏我们修习种种的功德,不要贪求果报。
这样来灭火,看看有没有效果。看经文。
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
犹故乐着 嬉戏不已
作为佛陀,当然会把他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子,由儿子来继承,所以,佛陀把他自己所经历的这种大乘圆顿的功德,直接把这个法传给他的儿子。但是,“诸子无知”,三乘的弟子过去在两万亿佛所的时候,曾经跟佛陀学过这些大乘法门,但是当佛陀离开以后,他们在三界不断地打滚,我们知道,五浊障大不障小。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面,对大乘的善根伤害是很大的,所以他们的大乘善根已经慢慢地退失,已经到了一种无知、薄弱的情况。所以,如果佛陀用这么高深的,直接用无所得心来修六度,他怎么样呢?“犹故乐着,嬉戏不已。”他对三界的火没有产生一种觉知的功能,还是一样执着快乐的假相,对火还是没有产生灭除的效果。
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,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?就是说,圆顿止观的修法,简单就四个字,就是“无住生心”,在无住的情况生起菩提心。这个无住是理观,就是你一念安住真如本性,莫向外求,在无住的情况,内观真如,外修六度。无住是没有错了,因为一旦向外求,你就落入了业力的陷阱。
在《楞严经》上这样说,你向外追求,因果会报答你;但是因果报答你,你要付出代价。就是说,你要诉诸因果的报答,那你就要受因果的折磨。这很公平。就是我修了布施、我念佛,我应该有个回报。好,你想要回报,因果就回报你。但是,你让因果来回报你,你就要付出代价,“有诸烦恼故,有诸业力故,有老病死故”,这个三界之火就会烧你。如果说,我在修的时候我是无所求,我只是“托彼依正,显我自性”,我透过念佛、透过六度开显自性的功德。就是我不求因果回报。恭喜你!真如就要回报你了。总之,你一定要有回报,就一定会有回报,要么就因果回报你,要么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回报你。但是真如本性回报你的时候没有过失,那叫做功德的显现。
但是,这种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接受,因为违背我们一般轮回的习性。我们轮回,为什么?我们就有所得嘛。所以首先这个理观就很难建立了,更不要说事修了。就是说,你努力地去修习一切的善法,但是请你不要求因果回报,真如会回报你。这种观念要接受就很难,更何况事修!这个事修还要有因缘的抉择,“应无所住”,还要“而生其心”。
好,我们讲生心。按照华严的思想,这个生心是生菩提心。但是这个地方有问题,就是,你如果是根利遮轻、烦恼淡薄的人,直接发菩提心就可以了。但是如果你善根薄弱,烦恼又重,你不能直接发菩提心,不可以的,你要先发出离心。就是说,当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和、安定的环境,可以直接在无所得的心中“应无所住”而发菩提心。但是经过五浊恶世的时候,你就要先生出离心。
有人问蕅益大师说,既然我们观一切法唯心所现,一切法如梦如幻,那三界果报也是如梦如幻,极乐世界也如梦如幻,那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?你应该是平等地面对娑婆跟极乐吧?蕅益大师说,不对!他说,无住生心这个“生心”要抉择。无住虽然无所得,但是无所得中要有智慧判断。他说这个三界之梦是恶梦者也、添梦者也。你这个是一个恶梦,而且你越轮回越糊涂,障道。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、醒梦者也。
蕅益大师说,我们不能忽略了因缘的抉择。他说,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好的枕头,否则你一个晚上就睡不安稳。就是说,我们睡觉虽然无所得,但是你起码要求安稳。他说,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适合的枕头,对来生的规划你怎么能够不取不舍呢?你怎么会把你的生命丢到三界火宅而放弃净土的功德呢?
这个地方就是说,如果我们今天诉诸大乘的圆顿止观,不用改变环境、在三界历练,对我们根钝遮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。对我们来说,我们的成佛之道不能一次到位,我们必须两阶段的修学,就是要先离开三界,再谈成佛之道。这个就是为什么当时不契机,就是因为三乘的诸子轮回已久,大乘的善根已经退转了,而且烦恼已经粗重了。在根钝遮重的情况之下,法大机小。就是修学已经不是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,而是两阶段式的成佛之道,一定要先权后实。
寅二、用车 分三:卯一、颂拟宜三车;卯二、颂三车希有;卯三、颂适子所愿
“用车”当中有三段。
卯一、颂拟宜三车
看经文。
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
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
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
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
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
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
这个长者透过这种圆顿的教法,他发觉没有效果。因为诸子还是一样耽着快乐游戏,没有出离心,虽然修六度,但是也容易被火所烧。所以佛陀就觉得说,这个应该两阶段,所以,“是时长者,而作是念:诸子如此”,就是如此的愚痴、大乘善根如此的薄弱,“益我愁恼”,实在是令我感到忧愁苦恼。如今这个三界之宅已经是怎么样?“无一可乐”,可以说是内忧外患,外有大火,内有烦恼邪见。“而诸子等”对这件事情却不觉不知,“耽湎嬉戏”。就是对我们凡夫来说,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火。外道还不错,他们还看到火,还修禅定,想要逃离,我们凡夫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火。我们看到的就是财色名三个,三种的贪爱,所以没办法接受这种大乘的圆顿的引导,“将为火害”,来生终将因此而堕落。
所以佛陀怎么样呢?开始设诸方便,佛陀要把破妄跟显真切开来,你不能同时显真又破妄,没那个本事。就是先专心地免除灾难,然后再开显自性的功德。就是先给三车,然后再给他大白牛车,就是用对接的方式。
卯二、颂三车希有
看经文。
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
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
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
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
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
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
佛陀在讲三车之前,先赞叹三乘的功德。
“告诸子等:我有种种珍玩之具,妙宝好车。”他说,诸位!你不就是要追求快乐吗?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想离开三界火宅呢?佛陀不谈高深的道理了,用另外一个快乐来取代三界的快乐。他说,我有一种更快乐的东西。什么快乐呢?羊车、鹿车、牛车。这种快乐,比你在三界里面去贪求的财色名食睡的快乐更快乐,而且是没有过失的快乐。
那这个快乐在哪里呢?“今在门外”,我把羊车、鹿车、牛车这种游戏的快乐,放在三界外等你们。只要“汝等出来,吾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,我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。那么你们乘此三种车,“随意所乐,可以嬉戏”,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在解脱,可以到处游戏。而这种游戏的快乐,是超过你在三界的快乐。
这个地方在说明佛陀善用众生的希望。前面大乘佛法是要改变你的希望,就是你不能追求三界的快乐。说实在,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落入无所得。因为长时间的轮回,我们生生世世就是追求快乐,这养成一种坚固的习性。如果现在说你什么都不能追求,那对他来说,这个法他没有感觉。那你现在说,你要追求快乐,我有更好的快乐。那这个时候就怎么样?相应了。
但这个地方有一个经文值得我们注意,就是“吾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。这个地方古德有一些发挥,我们说明一下。就是说,修行要靠自己,怎么佛陀帮我们把车造好了呢?这个地方是表示一种作证,叫做作证。就是说,“此是苦,汝应知”,但是从“造作此车”,“此是苦,我已知”;乃至于“此是道,汝应修;此是道,我已修。此是灭,汝应证;此是灭,我已证”。这个地方就是说,佛陀以过来人的身分作证,这个苦集灭道我是走过来的,所以你们放心,这是一个可通达的道路。不是说佛陀把这个车造好,而是说这一个路是通达的,我已经走过来了。所以我们佛教修学,一定是先对佛有信心,才能够建立对法的信心。佛一定是以过来人的身分来带动我们。这就是“我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,就是这个“车”我已经走过了,是这个意思。
卯三、颂适子所愿
看经文。
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
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
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
前面佛陀先满足众生的需求。
我们为什么离不开三界呢?虽然我们每一生在三界里面可以说是受尽了折磨,老、病、死可以折磨我们,各式各样的痛苦,但是我们对三界的果报还是很喜欢,因为在痛苦中有快乐。其实我们平心而论,这一辈子我们受的痛苦远多于快乐。几乎每一个人到了五十岁都会同意说生命是苦多乐少,每一个人都会同意。但是我们为了那一点快乐,我们会希望来生继续追求。
所以佛陀就善用我们追求快乐的心态。好,你就是要追求快乐,那我给你一个更大的快乐。所以“诸子闻说,如此诸车”,这是闻慧。重点是怎么样?契机了。虽然这个法门不是很高深,没有以无所得广修六度那么高深,但关键是相应了,所以他听进去了,这句话他听进去了。听闻以后产生了信解,闻慧。“即时奔竞”,开始产生了深入的修学,叫做思慧跟修慧。“驰走而出”,见道位,证得我空。他透过苦集灭道、无常无我的智慧,开始把这个“我”给放弃了,最后到于空地,到一个没有火的地方,我空之地,“离诸苦难”。
“适子所愿”,这段很重要!诸位!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,成败的关键就是这个法跟你的机要完全地配合。所以我们修行千万不要好高骛远,说你的根机是这样,一定要找一个这样的法门,然后你这个法门修起来却一点感觉都没有。那你就很难成就了,法大机小。
所以印光大师说,法门没有高下,契机就是妙法。我们举一个例子,就以净土宗来说。其实我们看《阿弥陀经》,佛陀对极乐世界的功德讲得很多,快乐的功德、解脱的功德、成佛功德,他讲得很多元化,因为佛陀不知道你到底是哪一个契机。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把《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读完以后,你要找一个你自己的净土法门。比方说,有些人对衣食自然产生好乐,他一辈子为衣食奔忙,他觉得这个衣食自然能够启动我的好乐、让我欣求极乐。好,你就把衣食自然拿过来。有些人觉得说,具足神通,我可以用神通去其他世界到处旅游。你把你所喜欢的东西都整合起来,你自己要规划出你自己心中的极乐世界。重点是让你怎么样?欣求!我们最怕念佛人念到最后这个佛号完全没有感觉。其实净土宗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你无所求。你问他念佛干什么?他不知道。就是这部车子前面没有那只牛在引导,他修行没有一种意乐,没有一种目标,那这个佛号就糟了,这个佛号没有引导性。
诸位!三乘法门为什么能够让诸子快速成就?因为刚好满足他的意乐。修行,只有你自己能够去决定自己的成败,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增上意乐,被动的就完全没办法了。所以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根机是这样子的,他刚好找到一个能够引导他产生意乐的法,这完全配合了。这很重要!我再讲一次,千万不要好高骛远,找一个你完全没有感觉的法来修学,你这个法修起来就没有力量了。所以他那个成败在这里,就是三乘法门虽然不圆满,但关键是“适子所愿”,它能够带动他的精进,所以他成功了。
丑三、颂等赐大车喻 分四:寅一、颂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;寅二、颂诸子索车喻;寅三、颂等赐诸子大车喻;寅四、颂诸子得车欢喜喻
成功以后,我们看佛陀后半段怎么做,看丑三的“颂等赐大车喻”。这个地方有四段。
寅一、颂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
看经文。
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
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
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
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
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
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
大火猛焰 四面俱起
而此诸子 贪着嬉戏
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
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
我们前面说过,契机是妙法,治病是良药。三乘的诸子,佛陀施设了这种涅槃的快乐来引导他,结果相应了。相应以后就怎么样呢?可以说是“驰走而出,到于空地”。到于空地以后,我们看长者对这件事情他的反应怎么样?“长者见子,得出火宅。”终于离开了三界火宅了,住在这种四谛的道法当中。
这个时候长者是怎么样?“坐师子座。”我们前面说过,佛陀刚进入火宅的时候看到火烧,佛陀是在门外立,佛陀是站着,非常的怖畏,是很着急的。这个时候把他们诸子带出火宅以后,佛陀是坐下来了。坐下以后,心中甚自庆幸,说,“我今快乐”,我现在的心情不再感到惊怖了,而是怎么样?非常快乐。为什么呢?“此诸子等,生育甚难。”这个三乘的诸子,我对他们是生也难、育也难。什么叫生呢?就是过去在两万亿日月灯明佛当中,我不断地栽培他们的善根,叫做生,过去以大乘的善根来生。第二个,今生以小乘的四谛法来教导,叫做育,让他成熟。所以他的生跟育都甚难。
诸子因为“愚小无知”,根钝遮重,“而入险宅”当中。那里“多诸毒虫”,就是贪瞋烦恼;还有“魑魅可畏”,各式各样的邪见;加上“大火猛焰”,众生的共业互相地影响,所以说是身受心法四面起火。在起火当中诸子们完全不在乎这个火,他在乎的是心中的妄想,怎么样满足心中五欲快乐的那个妄想。所以佛陀用另外一种快乐来引导他们,把他们带出三界。今得脱离三界,“是故诸人”,得以免难,而我的内心感到快乐。
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。照理说,施设三乘不是佛陀的本意。佛陀出世本来是要直接让我们成佛的,按照佛陀的本意,他是不想走那么多弯路的。所以,施设三乘对佛陀来说即便成功了,他应该是心情有所遗憾才对。就是说,佛陀本来给你更好的东西,结果你只得到次等的东西,按说佛陀应该是有所遗憾。那么为什么佛陀说“我今快乐”?
他的理由就是这样子,因为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”。佛陀很清楚,这个人,我只要有办法把他引导离开三界,后半段我一定会让他对接的,一定可以的。所以古德说,为什么佛陀说“我今快乐”呢?因为只要这个人入了圣位,他一定会相信真如的法门。除非你是凡夫,你听《法华经》你不相信,你不知道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”。其实,每一个法门一定要进入真如的,你不可能永远心外求法,你不可能在真如之外创造一个空性,永远住在心外的空性,没有这回事情。
所以,虽然这些人没有进入真如本性,没有达到佛陀默认的目标,但是佛陀心里有数,这些人已经跑不掉了,因为他走的路是“为实施权”。只要他入圣位,入空性,不管这个空是小乘的空,是心外求法、带有法执的空,通通没关系,佛陀一定会把他后半段对接过来。所以佛陀是非常有把握的,因为所有的因缘的施设都在佛陀的掌控当中,所以佛陀“我今快乐”。
寅二、颂诸子索车喻
看经文。
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
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
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
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
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
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
诸子待佛陀创造一个涅槃寂静乐的假相以后,就相应了,因为这种快乐是他们追求的,而且是没有过失的、没有火烧的快乐。但出来以后到了空地,结果他没看到车,没看到车就着急了。“知父安坐”,看到佛陀坐在师子座,心情很快乐,这些三乘的诸子就来到了佛陀面前说:“愿赐我等,三种宝车,如前所许。”您老人家答应,说我们只要离开了三界这种有过失的快乐,您会给我们三种宝车,可以到处游玩,创造更多的快乐。我们现在已经出来了,您老人家是不是要把您当初许下的诺言,这种羊车、鹿车、牛车赐给我们?让我们能够随心所愿,自在游戏?而“今正是时,惟垂给与”,现在就是您给我们车的时候了。
我们看这段经文,可以看到两件事情:
第一个,三乘的诸子出去以后,结果只看到一片空地,没有看到车。这第一件事情。为什么?因为佛法里面的阶位很多都是假名字,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”。比方说菩萨,你看十地菩萨,别教的菩萨,别教的十地全部是空位,有位无人。诸位你想想看,哪一个人证得初地还是别教,还没有入真如本性?不可能!所以别教的十地只是一个假名字。你一旦入了初地,你一定入真如本性,一定入圆教了。所以十地的位次是假名,二乘的涅槃也是假名。世界上没有那种偏空的涅槃,说你进去以后没有色受想行识,没有感受,没有想法,灰身泯智,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。那为什么有呢?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”
我是让你免除灾难用的。这第一个,诸子出去以后只看到一片的空地。
第二个,内心着急了。诸子跑出去以后,我们看长者的内心是“我今快乐”,坐在师子座上非常的安详快乐,但是诸子是非常着急,他赶快要索车了。他经过阿罗汉,四生成就,第一生中栽培善根,第二生善根增长,第三生善根成熟,第四生出家,烦恼脱落。阿罗汉,小乘四谛法,最快四生。经过四生的修学,他觉得说,你应该给我涅槃了,所以他是非常着急了,赶快要入涅槃了。但是,佛陀把他们带出去以后,他看不到涅槃。所以这个时候,我们看佛陀给他什么东西,看寅三的“颂等赐诸子大车喻”。
寅三、颂等赐诸子大车喻
看经文。
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
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
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
这是一个总标。佛陀本来是要给他们羊车、鹿车、牛车,在空性里面到处游玩,在空性的寂静当中创造快乐。但是羊车、鹿车、牛车呢,毕竟是一个很单薄的车子。佛陀是给他什么呢?“长者大富,库藏众多。”这个诸子的父亲是一个大富长者,他的库房里面有很多的珍宝,所以他就用各式各样的珍宝,用各式各样的波罗蜜,“金银琉璃,砗磲玛瑙”,创造一个广大的车子。这是总标。
我们看别释。别释里面把车具跟大白牛分开来,先把这个事修跟理观分开来。
先看车具,就是这个大白牛车的车具。看经文。
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
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
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
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
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
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
上妙细㲲 价值千亿
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
一般“大白牛车”我们都是分开讲。先讲车上的资具,就是讲事修,六度的事修;再讲理观,就是这个大白牛。看事修。
“庄校严饰。”离开三界以后,没有人再去管五蕴了,没有人观察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,那是你的过去了。你现在要修什么车呢?修六度万行之车,就是广修六度,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,就是“庄校严饰”,用六度的妙因成就这种庄严的妙果。
第二个,“周匝栏楯”。大白牛车,在修善法的时候它自然产生一种栏杆的保护。这个栏杆保护就是陀罗尼,它能够摄持善法不失,遮止恶法而不起,它能够主动地灭恶生善。也就是说,一旦悟入真如本性以后,它那种离相的清净的力量,无所得心自然现起,它能够灭恶生善。
“四面悬铃。”四面悬铃就是说法,成就四无碍,就像铃声一样的音声美妙。
“金绳交络。”这个应该是在后面,要先讲“真珠罗网”。“真珠罗网,张施其上。”这是整个大白牛车最关键的,就是宝盖。我们看车子,最重要就是上面那个宝盖。这个宝盖就是菩萨的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他的愿力,六度的推动者。其实,我们离开三界心量是狭隘的,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,很少人说我为了要让一切众生都得度而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我们一般来说离开三界都是为了离开痛苦,以自身为考虑。但是你离开三界、悟入真如本性以后,你的心态不一样,你变成真珠罗网。就是这个网互含互摄,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
这个四无量心,只有慈悲喜舍是不够的,只有发心不够,还要有愿力,用黄金的绳子把这个宝盖给绑好,遇到大风吹它不会吹倒。就是以四弘誓愿来坚固我们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这个“金绳交络”就是把这个宝盖绑好。
“金华诸璎,处处垂下。众彩杂饰,周匝围绕。”金色的华跟种种的璎珞是比喻四摄法。我们前面是为了自利而离开三界,离开三界以后变成利他为主了。因为你面对的不是离开痛苦,你开始创造功德了,用四摄法。还有种种的“彩”,这个彩就是有颜色的丝织品。各式各样彩色的丝织品,垂在这个宝盖的四周,垂下来,就像幡一样,就表示一心真如所起的利他方便。这个彩就是利他方便。这个“金华诸璎”是四摄法。
“柔软缯纩,以为茵蓐,上妙细㲲,价值千亿,鲜白净洁,以覆其上。”这个是菩萨休息的地方。就是我们前面说过,它的这个车子的中间有很多柔软的缯纩(缯就是五色的丝织品,纩就是彩色的棉布),来当作坐垫。在这个垫子上面有什么呢?有上妙的细㲲,这个㲲就是白色的丝织布,特别的精致,价值千亿,颜色是白色的,来覆盖这个垫子的上面。这个白色的细㲲表示无分别智。菩萨修学六度的时候,面对无量的众生,他有时候疲累,所以他要入无分别智的这个真如三昧稍作休息。也就是说,他从前面的有所得,离开了三界而追求涅槃快乐,到了三界以外就进入无所得来广修六度。
我们看这部车。
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
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
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
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
整个大白牛车,最关键的就是那一只牛。就是说,你修六度也好,修各式各样的四摄法也好,目的都是开显自性的功德,所以在整个真如的修法里面是不向外求的。不向外求,他凭的是什么呢?凭的就是那种一心三观的中道智慧,就是那一只牛,那个引导者。
这只牛,“肥壮多力”。肥壮多力指的是,大乘的五根能生诸善,五力能够摧破诸恶,他能够从这个地方来灭恶生善。“形体姝好”,这个形体姝好指的是一念心性具足万德,它以具足无量的功德来驾驭这个宝车。而且“多诸傧从,而侍卫之”,有各式各样的方便波罗蜜。结论,“以是妙车,等赐诸子”。
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子,就是说,诸位!我们离开三界,强调的是个人化,没有标准答案。你为了神通广大而求生净土,成功了;有些人是为了寿命久远,他觉得经常轮回让我没有安全感,我什么都不为,我就为了寿命久远往生,也可以。就是方便有多门,离开三界有无量的理由。所以诸位!解脱道是个人化的,因为他面对的是五蕴,你有你的五蕴。总之怎么样启动你的想蕴,让你的想蕴产生意乐,对你就是妙法。
但是诸位!你离开三界以后,那就不是五蕴了,那就是回家了,你面对的东西就所有都一样了,叫做“等赐大车”。这段经文最关键的就是那个“等赐”,就是说你就不能再回避真如的问题了。佛陀刚开始可以满足你的需求,从你的五蕴里面找到你要的东西让你出来。比方说我们今天求生净土,各有各的理由:我为了身相庄严而往生,我为了能够亲近诸佛,我不要在娑婆世界老是看到佛像,我要看到真正的佛。没关系,什么理由都没关系,只要你能够往生,对你就是妙法。
所以离开三界是差别相的。但是诸位!你到了极乐世界,我跟你保证,跟你心中现在想象的会完全不一样。那完全是唯心所现的,那是一种内心的世界,但是一定会比你现在想象的更好。为什么佛陀说,我虽然用方便法门把你们带出来,我不虚妄?因为以重夺轻,因为我给你更好的东西。但是,如果佛陀现在把极乐世界的真实相告诉你,你可能就不想去了,因为它不能激发你现在的需求。
佛陀在摄受众生的时候他讲两番话。他对于三界的根钝遮重的众生讲的是一套,重点是要让你喜欢,要有意乐。但是你一离开三界以后,你是个大人了,佛陀就把方便拿开了,你要面对的是真如本性,那是另外一个境界。
所以,离开三界是差别法,开出三乘;进入了界外,那就是等赐大车,不管你过去是怎么回事。你说你过去喜欢布施,他过去喜欢持戒;你因为布施而学佛,他因为持戒而学佛,那个都没关系,那个是你的过去。不管你来自何方,离开三界以后到了极乐世界,你面对的东西只有一个,就是“如”,怎么样去开显你自性的功德。所以到了外面,世界上只有一部车,就这一部车,就是大白牛车。
就是说,我们是活在因缘所生法,结果我们操作错误,落入火宅。真如本性是我们的家,但是我们从因缘要回家有困难,因为你回不了家,这个境界太高了。所以佛陀在因缘跟真如中间放了一个休息站,叫做空性,我空的真理。那么从因缘回到我空,叫做“方便有多门”,各凭本事。你修净土,他修四念处,都没关系,只要你相应,不管过程,只要让你相应。到了空性以后,要走后半段,对不起,“归元无二路”,我不管你过去是怎么想的,你现在只能面对真如,没有其他的车子,就这部车了。所以,解脱道是多元化的,菩提道是一条路,是这个概念,叫做“会三归一”。
我们看总结。
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
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
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
诸子本来要的是三车,他要的是涅槃寂静乐。他当初在三界里面为什么要减少饮食、减少睡眠,放弃所有的追求?是因为他喜欢涅槃寂静乐。但是他出来以后,没有涅槃寂静乐这个东西,那他们会感到失望吗?不会!
“诸子是时”,因为他们已经变成大人了,他们的眼界开阔了,“欢喜踊跃”,他不但没有失望,反而更加的高兴,因为他得到更好的东西。“乘是宝车,游于四方”,依止这个一念心性的宝车,在四谛,在四方当中到处游玩,经历了所谓的菩萨的四十一个阶位,“嬉戏快乐,自在无碍”,享受常乐我净的四种功德。
我们从《法华经》这段譬喻,可以看得出来佛陀一代时教是怎么规划的,就是先免除灾难,再等赐大车,就这一个过程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108672/4164977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
前面的经文是“重颂”里面的总喻。总喻简单地说,就是佛陀来到了五浊恶世,先把当时的环境做一个交代。当时的环境就是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”。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,它不是一个寂静安稳的世界,它已经进入一种动荡不安的五浊恶世。就是说,它到处是火,不管是欲界的火,不管是色界的火,不管是无色界的火,全方位地燃烧起来了。当然,对佛陀来说,这一点也就是他改变心意的主要因素,就是从成佛之道的教育政策改变成免除灾难的政策。因为我们必须务实地面对生命,就是免除灾难比成就无上菩提更为急迫。这个就是佛陀先交代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。
子二、颂别喻 分三:丑一、颂长者见火喻;丑二、颂舍几用车喻;丑三、颂等赐大车喻
我们看别喻。
前面是讲到三界火宅烧的情况,这以下说明:第一个,佛陀是看到火了。他不像凡夫是没看到火。
丑一、颂长者见火喻
我们看经文。
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
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
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
稚小无知 欢娱乐着
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
那么佛陀是怎么样看到火呢?我们看经文。
“是时宅主”,这个三界火宅是有一个管理员,就是释迦牟尼佛,他是整个三界的教化主。他是怎么看到呢?“在门外立,闻有人言。”在前面的长行说,佛陀是站在门内,然后用眼睛看到火。但重颂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,佛陀其实在三界以外就听到有人跟他讲三界起火了。那是什么意思呢?三界以外就是佛陀还没有出现应化身之前,在清净法身的真如三昧当中,他的大悲心就跟众生感应道交了,他就感受到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。
就是说,佛陀不是要八相成道才有应化身吗?佛陀要出现一个跟我们长得差不多的色身,他必须要怎么样?要有一个母亲,出胎,经过小时候的教育,然后结婚、生子、出家,最后成道。那么在他还没有受生在三界之前,他在哪里?他在清净的法身,大般涅槃,在他那个一念明了的心性当中。因为他当初就发愿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,所以佛陀的涅槃是有愿力的涅槃,不像阿罗汉涅槃是空、无相、无愿。有愿他就有招感性。那么刚好,三乘的诸子,跟佛陀有缘的这些众生善根成熟,得度的因缘成熟,所以这个时候感应道交了。“闻有人言”,佛陀的内心跟众生的善根感应了,这是佛陀见到火的主要因素。
他见到什么呢?前面是讲能见的心,这以下讲所见的境。
“汝诸子等,先因游戏,来入火宅。”这个是根本无明。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轮回呢?因为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,这个是更深的。
三界轮回,最早是法执,就是有所得。按《楞严经》的说法,我们本来是安住一念的真如本性,那是如如智照如如理,就是一切如的境界。但是我们就好像觉得,我应该去得到一点什么东西,就是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。就是刚开始是说,我不能老待在真如,我应该到三界里面去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才好。一种有所得心,这是法执。然后就一念妄动。但是,这个时候还没有轮回。我们说过,三界的因缘果报是我执引生的,它是由有所得心慢慢地酝酿变成一种我执。
我执就下一个了,“稚小无知,欢娱乐着”,就开始产生爱取。我执就是一种主宰,产生爱取就是追求三界的五欲的快乐。
先从有所得的法执变成一种我执的爱取,然后就正式落入轮回了,就是根本无明落入枝末无明。
“长者闻已,惊入火宅。”也就是说,前面的长者见火是在三界的门内,是应化身,以智慧眼见到;这以下的见火是“在门外立”。而“闻有人言”,这是大悲愿力的招感。这不太一样。
丑二、颂舍几用车喻
那么长者见火以后他采取什么行动呢?看丑二的“颂舍几用车喻”。看经文。
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
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
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
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
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
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
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
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
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
这段经文是佛陀舍几,佛陀放弃了用大乘的圆顿法门来引导。大乘法门当然主要是华严时。华严时的修学,一个是劝导,一个是告诫。
我们看劝导门。劝导门就是佛陀“方宜救济,令无烧害”。佛陀看到三界起火以后,他就要提出灭火之道。他一开始用最圆满的方法,用大乘的圆顿止观。也就是说,灭除三界的火、调伏我执,很简单!直接发菩提心、修学六度。你心中有道法,你就没有火。有些菩萨是这样,他不用直接灭火,直接发菩提心,他那个我执就自然淡了。当然这有个前提,这个人的大乘善根要非常强。其实有些人他不直接跟烦恼对治,他修善,就直接可以灭恶,当然这是利根人。就是说,佛陀本来是想用大乘的圆顿止观,直接发菩提心、修六度来灭火。这第一个,用六度的功德来劝谏。
第二个,告诫,“说众患难”。就是说你在修六度功德的时候,你要怎么样呢?你不要贪爱这个六度的果报,你要有无所得心。告诉诸子,这三界,虽然说你修布施、持戒会让你成就富贵身、尊贵身,但是这个果报你别贪爱,因为这个果报有过失。为什么呢?“恶鬼毒虫”,它有烦恼的过失。你贪爱三界的尊贵身,你变成大富长者、大国王的时候,你贪爱它,它让你起烦恼。“得时多怖畏,失时怀忧恼”,你落入得失的贪瞋烦恼。这个烦恼不断地活动就变成业障,“灾火蔓延”,你就容易造生死业,最后就变成报障,就是“众苦次第”。
最后,更可怕的是“相续不绝”。就是烦恼引生业力,业力引生果报,面对果报的时候你又起新的烦恼,就形成一种轮回的力量。而且“毒蛇蚖蝮”——你的贪瞋烦恼,跟心中的夜叉“鸠槃荼鬼”——邪知邪见,还有“野干狐狗”——贪爱的烦恼,跟各式各样的“雕鹫鸱枭”这种慢心,还有这种“百足之属”,各种的烦恼,它们怎么样呢?互相作用。就是说,你本来是起贪烦恼,结果引生瞋烦恼,瞋烦恼引生高慢心,烦恼之间跟邪见之间还会交互作用。在烦恼跟邪见活动当中,你本身又没有大乘的法食,所以“饥渴热恼”,就“甚可怖畏”。
而且,这还是一种个人的火,个人的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“况复大火?”这个“况复大火”,古德解释说,前面是讲个人的业报,这以下大火是众生的共业。比如说,一个家庭里面哪一个人做事放逸、没有章法,大家都要承受这个共业。社会也是这样子。你看有些人,他对环境保护不在乎的,但是你环境保护不在乎,整个三界的灾难起来的时候大家必须共同承当。就是共业所产生的叫大火,个人的叫小火。佛陀就是用这个方式来劝谏我们修习种种的功德,不要贪求果报。
这样来灭火,看看有没有效果。看经文。
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
犹故乐着 嬉戏不已
作为佛陀,当然会把他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子,由儿子来继承,所以,佛陀把他自己所经历的这种大乘圆顿的功德,直接把这个法传给他的儿子。但是,“诸子无知”,三乘的弟子过去在两万亿佛所的时候,曾经跟佛陀学过这些大乘法门,但是当佛陀离开以后,他们在三界不断地打滚,我们知道,五浊障大不障小。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面,对大乘的善根伤害是很大的,所以他们的大乘善根已经慢慢地退失,已经到了一种无知、薄弱的情况。所以,如果佛陀用这么高深的,直接用无所得心来修六度,他怎么样呢?“犹故乐着,嬉戏不已。”他对三界的火没有产生一种觉知的功能,还是一样执着快乐的假相,对火还是没有产生灭除的效果。
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,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?就是说,圆顿止观的修法,简单就四个字,就是“无住生心”,在无住的情况生起菩提心。这个无住是理观,就是你一念安住真如本性,莫向外求,在无住的情况,内观真如,外修六度。无住是没有错了,因为一旦向外求,你就落入了业力的陷阱。
在《楞严经》上这样说,你向外追求,因果会报答你;但是因果报答你,你要付出代价。就是说,你要诉诸因果的报答,那你就要受因果的折磨。这很公平。就是我修了布施、我念佛,我应该有个回报。好,你想要回报,因果就回报你。但是,你让因果来回报你,你就要付出代价,“有诸烦恼故,有诸业力故,有老病死故”,这个三界之火就会烧你。如果说,我在修的时候我是无所求,我只是“托彼依正,显我自性”,我透过念佛、透过六度开显自性的功德。就是我不求因果回报。恭喜你!真如就要回报你了。总之,你一定要有回报,就一定会有回报,要么就因果回报你,要么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回报你。但是真如本性回报你的时候没有过失,那叫做功德的显现。
但是,这种思想一般人不容易接受,因为违背我们一般轮回的习性。我们轮回,为什么?我们就有所得嘛。所以首先这个理观就很难建立了,更不要说事修了。就是说,你努力地去修习一切的善法,但是请你不要求因果回报,真如会回报你。这种观念要接受就很难,更何况事修!这个事修还要有因缘的抉择,“应无所住”,还要“而生其心”。
好,我们讲生心。按照华严的思想,这个生心是生菩提心。但是这个地方有问题,就是,你如果是根利遮轻、烦恼淡薄的人,直接发菩提心就可以了。但是如果你善根薄弱,烦恼又重,你不能直接发菩提心,不可以的,你要先发出离心。就是说,当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和、安定的环境,可以直接在无所得的心中“应无所住”而发菩提心。但是经过五浊恶世的时候,你就要先生出离心。
有人问蕅益大师说,既然我们观一切法唯心所现,一切法如梦如幻,那三界果报也是如梦如幻,极乐世界也如梦如幻,那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呢?你应该是平等地面对娑婆跟极乐吧?蕅益大师说,不对!他说,无住生心这个“生心”要抉择。无住虽然无所得,但是无所得中要有智慧判断。他说这个三界之梦是恶梦者也、添梦者也。你这个是一个恶梦,而且你越轮回越糊涂,障道。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、醒梦者也。
蕅益大师说,我们不能忽略了因缘的抉择。他说,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好的枕头,否则你一个晚上就睡不安稳。就是说,我们睡觉虽然无所得,但是你起码要求安稳。他说,你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找一个适合的枕头,对来生的规划你怎么能够不取不舍呢?你怎么会把你的生命丢到三界火宅而放弃净土的功德呢?
这个地方就是说,如果我们今天诉诸大乘的圆顿止观,不用改变环境、在三界历练,对我们根钝遮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。对我们来说,我们的成佛之道不能一次到位,我们必须两阶段的修学,就是要先离开三界,再谈成佛之道。这个就是为什么当时不契机,就是因为三乘的诸子轮回已久,大乘的善根已经退转了,而且烦恼已经粗重了。在根钝遮重的情况之下,法大机小。就是修学已经不是一次到位的成佛之道,而是两阶段式的成佛之道,一定要先权后实。
寅二、用车 分三:卯一、颂拟宜三车;卯二、颂三车希有;卯三、颂适子所愿
“用车”当中有三段。
卯一、颂拟宜三车
看经文。
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
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
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
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
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
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
这个长者透过这种圆顿的教法,他发觉没有效果。因为诸子还是一样耽着快乐游戏,没有出离心,虽然修六度,但是也容易被火所烧。所以佛陀就觉得说,这个应该两阶段,所以,“是时长者,而作是念:诸子如此”,就是如此的愚痴、大乘善根如此的薄弱,“益我愁恼”,实在是令我感到忧愁苦恼。如今这个三界之宅已经是怎么样?“无一可乐”,可以说是内忧外患,外有大火,内有烦恼邪见。“而诸子等”对这件事情却不觉不知,“耽湎嬉戏”。就是对我们凡夫来说,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火。外道还不错,他们还看到火,还修禅定,想要逃离,我们凡夫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火。我们看到的就是财色名三个,三种的贪爱,所以没办法接受这种大乘的圆顿的引导,“将为火害”,来生终将因此而堕落。
所以佛陀怎么样呢?开始设诸方便,佛陀要把破妄跟显真切开来,你不能同时显真又破妄,没那个本事。就是先专心地免除灾难,然后再开显自性的功德。就是先给三车,然后再给他大白牛车,就是用对接的方式。
卯二、颂三车希有
看经文。
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
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
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
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
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
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
佛陀在讲三车之前,先赞叹三乘的功德。
“告诸子等:我有种种珍玩之具,妙宝好车。”他说,诸位!你不就是要追求快乐吗?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想离开三界火宅呢?佛陀不谈高深的道理了,用另外一个快乐来取代三界的快乐。他说,我有一种更快乐的东西。什么快乐呢?羊车、鹿车、牛车。这种快乐,比你在三界里面去贪求的财色名食睡的快乐更快乐,而且是没有过失的快乐。
那这个快乐在哪里呢?“今在门外”,我把羊车、鹿车、牛车这种游戏的快乐,放在三界外等你们。只要“汝等出来,吾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,我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。那么你们乘此三种车,“随意所乐,可以嬉戏”,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在解脱,可以到处游戏。而这种游戏的快乐,是超过你在三界的快乐。
这个地方在说明佛陀善用众生的希望。前面大乘佛法是要改变你的希望,就是你不能追求三界的快乐。说实在,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落入无所得。因为长时间的轮回,我们生生世世就是追求快乐,这养成一种坚固的习性。如果现在说你什么都不能追求,那对他来说,这个法他没有感觉。那你现在说,你要追求快乐,我有更好的快乐。那这个时候就怎么样?相应了。
但这个地方有一个经文值得我们注意,就是“吾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。这个地方古德有一些发挥,我们说明一下。就是说,修行要靠自己,怎么佛陀帮我们把车造好了呢?这个地方是表示一种作证,叫做作证。就是说,“此是苦,汝应知”,但是从“造作此车”,“此是苦,我已知”;乃至于“此是道,汝应修;此是道,我已修。此是灭,汝应证;此是灭,我已证”。这个地方就是说,佛陀以过来人的身分作证,这个苦集灭道我是走过来的,所以你们放心,这是一个可通达的道路。不是说佛陀把这个车造好,而是说这一个路是通达的,我已经走过来了。所以我们佛教修学,一定是先对佛有信心,才能够建立对法的信心。佛一定是以过来人的身分来带动我们。这就是“我为汝等,造作此车”,就是这个“车”我已经走过了,是这个意思。
卯三、颂适子所愿
看经文。
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
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
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
前面佛陀先满足众生的需求。
我们为什么离不开三界呢?虽然我们每一生在三界里面可以说是受尽了折磨,老、病、死可以折磨我们,各式各样的痛苦,但是我们对三界的果报还是很喜欢,因为在痛苦中有快乐。其实我们平心而论,这一辈子我们受的痛苦远多于快乐。几乎每一个人到了五十岁都会同意说生命是苦多乐少,每一个人都会同意。但是我们为了那一点快乐,我们会希望来生继续追求。
所以佛陀就善用我们追求快乐的心态。好,你就是要追求快乐,那我给你一个更大的快乐。所以“诸子闻说,如此诸车”,这是闻慧。重点是怎么样?契机了。虽然这个法门不是很高深,没有以无所得广修六度那么高深,但关键是相应了,所以他听进去了,这句话他听进去了。听闻以后产生了信解,闻慧。“即时奔竞”,开始产生了深入的修学,叫做思慧跟修慧。“驰走而出”,见道位,证得我空。他透过苦集灭道、无常无我的智慧,开始把这个“我”给放弃了,最后到于空地,到一个没有火的地方,我空之地,“离诸苦难”。
“适子所愿”,这段很重要!诸位!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,成败的关键就是这个法跟你的机要完全地配合。所以我们修行千万不要好高骛远,说你的根机是这样,一定要找一个这样的法门,然后你这个法门修起来却一点感觉都没有。那你就很难成就了,法大机小。
所以印光大师说,法门没有高下,契机就是妙法。我们举一个例子,就以净土宗来说。其实我们看《阿弥陀经》,佛陀对极乐世界的功德讲得很多,快乐的功德、解脱的功德、成佛功德,他讲得很多元化,因为佛陀不知道你到底是哪一个契机。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把《无量寿经》跟《阿弥陀经》读完以后,你要找一个你自己的净土法门。比方说,有些人对衣食自然产生好乐,他一辈子为衣食奔忙,他觉得这个衣食自然能够启动我的好乐、让我欣求极乐。好,你就把衣食自然拿过来。有些人觉得说,具足神通,我可以用神通去其他世界到处旅游。你把你所喜欢的东西都整合起来,你自己要规划出你自己心中的极乐世界。重点是让你怎么样?欣求!我们最怕念佛人念到最后这个佛号完全没有感觉。其实净土宗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你无所求。你问他念佛干什么?他不知道。就是这部车子前面没有那只牛在引导,他修行没有一种意乐,没有一种目标,那这个佛号就糟了,这个佛号没有引导性。
诸位!三乘法门为什么能够让诸子快速成就?因为刚好满足他的意乐。修行,只有你自己能够去决定自己的成败,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增上意乐,被动的就完全没办法了。所以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根机是这样子的,他刚好找到一个能够引导他产生意乐的法,这完全配合了。这很重要!我再讲一次,千万不要好高骛远,找一个你完全没有感觉的法来修学,你这个法修起来就没有力量了。所以他那个成败在这里,就是三乘法门虽然不圆满,但关键是“适子所愿”,它能够带动他的精进,所以他成功了。
丑三、颂等赐大车喻 分四:寅一、颂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;寅二、颂诸子索车喻;寅三、颂等赐诸子大车喻;寅四、颂诸子得车欢喜喻
成功以后,我们看佛陀后半段怎么做,看丑三的“颂等赐大车喻”。这个地方有四段。
寅一、颂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
看经文。
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
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
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
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
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
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
大火猛焰 四面俱起
而此诸子 贪着嬉戏
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
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
我们前面说过,契机是妙法,治病是良药。三乘的诸子,佛陀施设了这种涅槃的快乐来引导他,结果相应了。相应以后就怎么样呢?可以说是“驰走而出,到于空地”。到于空地以后,我们看长者对这件事情他的反应怎么样?“长者见子,得出火宅。”终于离开了三界火宅了,住在这种四谛的道法当中。
这个时候长者是怎么样?“坐师子座。”我们前面说过,佛陀刚进入火宅的时候看到火烧,佛陀是在门外立,佛陀是站着,非常的怖畏,是很着急的。这个时候把他们诸子带出火宅以后,佛陀是坐下来了。坐下以后,心中甚自庆幸,说,“我今快乐”,我现在的心情不再感到惊怖了,而是怎么样?非常快乐。为什么呢?“此诸子等,生育甚难。”这个三乘的诸子,我对他们是生也难、育也难。什么叫生呢?就是过去在两万亿日月灯明佛当中,我不断地栽培他们的善根,叫做生,过去以大乘的善根来生。第二个,今生以小乘的四谛法来教导,叫做育,让他成熟。所以他的生跟育都甚难。
诸子因为“愚小无知”,根钝遮重,“而入险宅”当中。那里“多诸毒虫”,就是贪瞋烦恼;还有“魑魅可畏”,各式各样的邪见;加上“大火猛焰”,众生的共业互相地影响,所以说是身受心法四面起火。在起火当中诸子们完全不在乎这个火,他在乎的是心中的妄想,怎么样满足心中五欲快乐的那个妄想。所以佛陀用另外一种快乐来引导他们,把他们带出三界。今得脱离三界,“是故诸人”,得以免难,而我的内心感到快乐。
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。照理说,施设三乘不是佛陀的本意。佛陀出世本来是要直接让我们成佛的,按照佛陀的本意,他是不想走那么多弯路的。所以,施设三乘对佛陀来说即便成功了,他应该是心情有所遗憾才对。就是说,佛陀本来给你更好的东西,结果你只得到次等的东西,按说佛陀应该是有所遗憾。那么为什么佛陀说“我今快乐”?
他的理由就是这样子,因为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”。佛陀很清楚,这个人,我只要有办法把他引导离开三界,后半段我一定会让他对接的,一定可以的。所以古德说,为什么佛陀说“我今快乐”呢?因为只要这个人入了圣位,他一定会相信真如的法门。除非你是凡夫,你听《法华经》你不相信,你不知道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”。其实,每一个法门一定要进入真如的,你不可能永远心外求法,你不可能在真如之外创造一个空性,永远住在心外的空性,没有这回事情。
所以,虽然这些人没有进入真如本性,没有达到佛陀默认的目标,但是佛陀心里有数,这些人已经跑不掉了,因为他走的路是“为实施权”。只要他入圣位,入空性,不管这个空是小乘的空,是心外求法、带有法执的空,通通没关系,佛陀一定会把他后半段对接过来。所以佛陀是非常有把握的,因为所有的因缘的施设都在佛陀的掌控当中,所以佛陀“我今快乐”。
寅二、颂诸子索车喻
看经文。
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
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
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
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
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
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
诸子待佛陀创造一个涅槃寂静乐的假相以后,就相应了,因为这种快乐是他们追求的,而且是没有过失的、没有火烧的快乐。但出来以后到了空地,结果他没看到车,没看到车就着急了。“知父安坐”,看到佛陀坐在师子座,心情很快乐,这些三乘的诸子就来到了佛陀面前说:“愿赐我等,三种宝车,如前所许。”您老人家答应,说我们只要离开了三界这种有过失的快乐,您会给我们三种宝车,可以到处游玩,创造更多的快乐。我们现在已经出来了,您老人家是不是要把您当初许下的诺言,这种羊车、鹿车、牛车赐给我们?让我们能够随心所愿,自在游戏?而“今正是时,惟垂给与”,现在就是您给我们车的时候了。
我们看这段经文,可以看到两件事情:
第一个,三乘的诸子出去以后,结果只看到一片空地,没有看到车。这第一件事情。为什么?因为佛法里面的阶位很多都是假名字,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”。比方说菩萨,你看十地菩萨,别教的菩萨,别教的十地全部是空位,有位无人。诸位你想想看,哪一个人证得初地还是别教,还没有入真如本性?不可能!所以别教的十地只是一个假名字。你一旦入了初地,你一定入真如本性,一定入圆教了。所以十地的位次是假名,二乘的涅槃也是假名。世界上没有那种偏空的涅槃,说你进去以后没有色受想行识,没有感受,没有想法,灰身泯智,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。那为什么有呢?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”
我是让你免除灾难用的。这第一个,诸子出去以后只看到一片的空地。
第二个,内心着急了。诸子跑出去以后,我们看长者的内心是“我今快乐”,坐在师子座上非常的安详快乐,但是诸子是非常着急,他赶快要索车了。他经过阿罗汉,四生成就,第一生中栽培善根,第二生善根增长,第三生善根成熟,第四生出家,烦恼脱落。阿罗汉,小乘四谛法,最快四生。经过四生的修学,他觉得说,你应该给我涅槃了,所以他是非常着急了,赶快要入涅槃了。但是,佛陀把他们带出去以后,他看不到涅槃。所以这个时候,我们看佛陀给他什么东西,看寅三的“颂等赐诸子大车喻”。
寅三、颂等赐诸子大车喻
看经文。
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
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
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
这是一个总标。佛陀本来是要给他们羊车、鹿车、牛车,在空性里面到处游玩,在空性的寂静当中创造快乐。但是羊车、鹿车、牛车呢,毕竟是一个很单薄的车子。佛陀是给他什么呢?“长者大富,库藏众多。”这个诸子的父亲是一个大富长者,他的库房里面有很多的珍宝,所以他就用各式各样的珍宝,用各式各样的波罗蜜,“金银琉璃,砗磲玛瑙”,创造一个广大的车子。这是总标。
我们看别释。别释里面把车具跟大白牛分开来,先把这个事修跟理观分开来。
先看车具,就是这个大白牛车的车具。看经文。
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
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
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
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
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
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
上妙细㲲 价值千亿
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
一般“大白牛车”我们都是分开讲。先讲车上的资具,就是讲事修,六度的事修;再讲理观,就是这个大白牛。看事修。
“庄校严饰。”离开三界以后,没有人再去管五蕴了,没有人观察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,那是你的过去了。你现在要修什么车呢?修六度万行之车,就是广修六度,成就六波罗蜜的功德,就是“庄校严饰”,用六度的妙因成就这种庄严的妙果。
第二个,“周匝栏楯”。大白牛车,在修善法的时候它自然产生一种栏杆的保护。这个栏杆保护就是陀罗尼,它能够摄持善法不失,遮止恶法而不起,它能够主动地灭恶生善。也就是说,一旦悟入真如本性以后,它那种离相的清净的力量,无所得心自然现起,它能够灭恶生善。
“四面悬铃。”四面悬铃就是说法,成就四无碍,就像铃声一样的音声美妙。
“金绳交络。”这个应该是在后面,要先讲“真珠罗网”。“真珠罗网,张施其上。”这是整个大白牛车最关键的,就是宝盖。我们看车子,最重要就是上面那个宝盖。这个宝盖就是菩萨的四无量心,慈悲喜舍,他的愿力,六度的推动者。其实,我们离开三界心量是狭隘的,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,很少人说我为了要让一切众生都得度而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我们一般来说离开三界都是为了离开痛苦,以自身为考虑。但是你离开三界、悟入真如本性以后,你的心态不一样,你变成真珠罗网。就是这个网互含互摄,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
这个四无量心,只有慈悲喜舍是不够的,只有发心不够,还要有愿力,用黄金的绳子把这个宝盖给绑好,遇到大风吹它不会吹倒。就是以四弘誓愿来坚固我们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这个“金绳交络”就是把这个宝盖绑好。
“金华诸璎,处处垂下。众彩杂饰,周匝围绕。”金色的华跟种种的璎珞是比喻四摄法。我们前面是为了自利而离开三界,离开三界以后变成利他为主了。因为你面对的不是离开痛苦,你开始创造功德了,用四摄法。还有种种的“彩”,这个彩就是有颜色的丝织品。各式各样彩色的丝织品,垂在这个宝盖的四周,垂下来,就像幡一样,就表示一心真如所起的利他方便。这个彩就是利他方便。这个“金华诸璎”是四摄法。
“柔软缯纩,以为茵蓐,上妙细㲲,价值千亿,鲜白净洁,以覆其上。”这个是菩萨休息的地方。就是我们前面说过,它的这个车子的中间有很多柔软的缯纩(缯就是五色的丝织品,纩就是彩色的棉布),来当作坐垫。在这个垫子上面有什么呢?有上妙的细㲲,这个㲲就是白色的丝织布,特别的精致,价值千亿,颜色是白色的,来覆盖这个垫子的上面。这个白色的细㲲表示无分别智。菩萨修学六度的时候,面对无量的众生,他有时候疲累,所以他要入无分别智的这个真如三昧稍作休息。也就是说,他从前面的有所得,离开了三界而追求涅槃快乐,到了三界以外就进入无所得来广修六度。
我们看这部车。
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
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
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
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
整个大白牛车,最关键的就是那一只牛。就是说,你修六度也好,修各式各样的四摄法也好,目的都是开显自性的功德,所以在整个真如的修法里面是不向外求的。不向外求,他凭的是什么呢?凭的就是那种一心三观的中道智慧,就是那一只牛,那个引导者。
这只牛,“肥壮多力”。肥壮多力指的是,大乘的五根能生诸善,五力能够摧破诸恶,他能够从这个地方来灭恶生善。“形体姝好”,这个形体姝好指的是一念心性具足万德,它以具足无量的功德来驾驭这个宝车。而且“多诸傧从,而侍卫之”,有各式各样的方便波罗蜜。结论,“以是妙车,等赐诸子”。
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子,就是说,诸位!我们离开三界,强调的是个人化,没有标准答案。你为了神通广大而求生净土,成功了;有些人是为了寿命久远,他觉得经常轮回让我没有安全感,我什么都不为,我就为了寿命久远往生,也可以。就是方便有多门,离开三界有无量的理由。所以诸位!解脱道是个人化的,因为他面对的是五蕴,你有你的五蕴。总之怎么样启动你的想蕴,让你的想蕴产生意乐,对你就是妙法。
但是诸位!你离开三界以后,那就不是五蕴了,那就是回家了,你面对的东西就所有都一样了,叫做“等赐大车”。这段经文最关键的就是那个“等赐”,就是说你就不能再回避真如的问题了。佛陀刚开始可以满足你的需求,从你的五蕴里面找到你要的东西让你出来。比方说我们今天求生净土,各有各的理由:我为了身相庄严而往生,我为了能够亲近诸佛,我不要在娑婆世界老是看到佛像,我要看到真正的佛。没关系,什么理由都没关系,只要你能够往生,对你就是妙法。
所以离开三界是差别相的。但是诸位!你到了极乐世界,我跟你保证,跟你心中现在想象的会完全不一样。那完全是唯心所现的,那是一种内心的世界,但是一定会比你现在想象的更好。为什么佛陀说,我虽然用方便法门把你们带出来,我不虚妄?因为以重夺轻,因为我给你更好的东西。但是,如果佛陀现在把极乐世界的真实相告诉你,你可能就不想去了,因为它不能激发你现在的需求。
佛陀在摄受众生的时候他讲两番话。他对于三界的根钝遮重的众生讲的是一套,重点是要让你喜欢,要有意乐。但是你一离开三界以后,你是个大人了,佛陀就把方便拿开了,你要面对的是真如本性,那是另外一个境界。
所以,离开三界是差别法,开出三乘;进入了界外,那就是等赐大车,不管你过去是怎么回事。你说你过去喜欢布施,他过去喜欢持戒;你因为布施而学佛,他因为持戒而学佛,那个都没关系,那个是你的过去。不管你来自何方,离开三界以后到了极乐世界,你面对的东西只有一个,就是“如”,怎么样去开显你自性的功德。所以到了外面,世界上只有一部车,就这一部车,就是大白牛车。
就是说,我们是活在因缘所生法,结果我们操作错误,落入火宅。真如本性是我们的家,但是我们从因缘要回家有困难,因为你回不了家,这个境界太高了。所以佛陀在因缘跟真如中间放了一个休息站,叫做空性,我空的真理。那么从因缘回到我空,叫做“方便有多门”,各凭本事。你修净土,他修四念处,都没关系,只要你相应,不管过程,只要让你相应。到了空性以后,要走后半段,对不起,“归元无二路”,我不管你过去是怎么想的,你现在只能面对真如,没有其他的车子,就这部车了。所以,解脱道是多元化的,菩提道是一条路,是这个概念,叫做“会三归一”。
我们看总结。
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
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
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
诸子本来要的是三车,他要的是涅槃寂静乐。他当初在三界里面为什么要减少饮食、减少睡眠,放弃所有的追求?是因为他喜欢涅槃寂静乐。但是他出来以后,没有涅槃寂静乐这个东西,那他们会感到失望吗?不会!
“诸子是时”,因为他们已经变成大人了,他们的眼界开阔了,“欢喜踊跃”,他不但没有失望,反而更加的高兴,因为他得到更好的东西。“乘是宝车,游于四方”,依止这个一念心性的宝车,在四谛,在四方当中到处游玩,经历了所谓的菩萨的四十一个阶位,“嬉戏快乐,自在无碍”,享受常乐我净的四种功德。
我们从《法华经》这段譬喻,可以看得出来佛陀一代时教是怎么规划的,就是先免除灾难,再等赐大车,就这一个过程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108672/4164977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