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
袭爵血路小说推荐阅读:李元霸别传、青莲之巅、表白校花被拒,奖励五雷正法、魔戒之王者巅峰、仙界赢家、仙狱问道、修仙:开局全点魅力了、魔门败类、住口!吃妖乃天地正道!、从观想太阳开始无敌、我是仙尊的小猫咪、都市最强修真学生、洪荒:天啊,这只凤凰太苟了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七页,丙二,别释。
本经的整个修学的重点,就是在引导我们修习『首楞严王三昧』。一般小乘三昧的内涵,主要是一种禅定,就是我们讲心一境性。这种禅定从大乘的思想来看,它还是一种事相的修学,很容易破坏的。但是大乘的三昧,或者是『首楞严王三昧』、『法华三昧』、『华严三昧』,它一定是以理观的智慧来做引导的。
本经的理观是什么呢?
就是这八个字: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我们遇到的、所有的妄想烦恼,第一件事情,先脱离妄想。赶快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,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,也是最重要的事情──先脱离妄想,再回过头来对治妄想。所以本经告诉我们整个修学,是先提理观,然后再起事修的对治。
整个观念,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,现在来看实际的修学操作。当然一旦讲修学,我们理观的思想—把心带回家,就是从假入空,从一切因缘的假相中,回归到二空的真如。但是因为过去生,我们的因缘不同,所以每一个人回家的路,也就不同。你看过去生,有些人他熏习是这样的因缘,他的心是一念妄动──他往这个方向动,他当然要就路还家。你当初是怎么离家出走的,你就从那个路回家;他是往这个方向动,还得靠这个地方回来。我们因为过去生,熏习因缘的妄想不同,所以回家的路,也就有所不同。虽然理论、方法、原则是相同,但是依止的假相就有所不同。
本经有二十五个圆通,二十五个方便门,都可以回到我们的真如本性。这个地方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只是简单的提出七大:你七大了解了,其它都了解了,理论原则一样,只是所观境不同,如此而已。
丙二、别释(分二:丁一、理观。丁二、事修。)
丁一、理观(分二:戊一、自力法门。戊二、他力法门。)
戊一、自力法门(分二:己一、破除虚妄。己二、开显真实。)
前面几段,佛陀偏重在破妄——怎么去脱离妄想。但是在耳根圆通,佛陀把如何来正念真如讲得详细。所以破妄跟显真,其实是一件事情,只是佛陀在发明道理的时候,是有所偏重的。你破妄、你肯定要显真,哪一个人不显真可以破妄的?那你一显真、那肯定是破妄嘛!所以破妄显真在《楞严经》是一句话。那么在破妄当中分成六段:
己一、破除虚妄(分六:庚一、火大圆通。庚二、地大圆通。庚三、水大圆通。庚四、风大圆通。庚五、空大圆通。庚六、识大圆通。)
庚一、火大圆通
这一位菩萨在因地,是以他身体的火大为所观境,而悟入了圆通的真如佛性。
宿习多欲
【乌刍瑟摩于如来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,而白佛言:我常先忆久远劫前,性多贪欲。】
遇佛授观
【有佛出世名曰空王,说多淫人成猛火聚,教我徧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,神光内凝,化多淫心成智慧火,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。】
观成得果
【我以火光三昧力故,成阿罗汉,心发大愿,诸佛成道,我为力士亲伏魔怨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,诸漏既销,生大宝焰,登无上觉,斯为第一。】
在每一段的经文当中,都会先介绍这个菩萨修学因地,他的一个过去的因缘。我们是不能摆脱过去的,就好像我们永远离不开阿赖耶识的这个因缘。乌刍瑟摩,乌刍瑟摩翻成中文叫火头,他因地是修火光三昧而成就,他是整个佛教的金刚护法尊神。他在释迦如来面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。他是金刚护法,所以他是站着。前面都是要先起立,但他是护法神,就站在佛的两边,就直接的顶礼佛足。
他说:我回忆我过去在做凡夫的时候,我内心的相貌是——性多贪欲。就是阿赖耶识的内心世界,经常打这男女贪欲的妄想,这个妄想经常干扰着我。他面对这样一个贪欲妄想的所缘境,我们看他怎么面对这个问题——那么有佛出世,名曰空王,当然这个菩萨,他前生不断的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跟三宝结缘!所以他就能够与佛同时间出世,这尊佛叫空王佛。这尊空王佛《法华经》里有提到,就是在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同时发菩提心、受菩萨戒的那一尊佛。所以这个乌刍瑟摩尊者,他是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,这不可思议!
这个空王佛就跟他开示说:『多淫人成猛火聚』。先讲过失——菩萨先观察淫欲的心,它是一个烦恼火,假设我们不加以调伏,会变成业力之火,最后变成三恶道的果报之火,所以未来是一个地狱之火的果报,那怎么办呢?
你看:佛陀没有教他马上对治,佛陀教他回光返照。说啊:你好好的观察——在你的百骸四肢身体当中,这种冷暖气息的变化。什么叫冷暖气息的变化呢?就是说:你要观察你没有生起淫欲念头的时候,你的心是清凉的,叫『冷』;当这个淫欲之火活动的时候,你身体变成热恼的,叫做『暖』。那么这清凉之相跟热恼之相,这两个相状在你心中交互作用,有时候清凉、有时候热恼,有时候热恼、有时候清凉。那你应该怎么办呢?
神光内凝——关键在这四个字。神光就是你那一念心要内凝,就是──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你要观想:你淫欲在活动的时候,你要回光返照、你要问它说:你从什么地方来?观察我们的淫欲心,你没有来之前,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?
我们知道:妄想最怕的就是我们回光返照──达妄本空,觅心了不可得。
所以,我们面对烦恼第一件事情要怎么样?回光返照──先脱离妄想。那么一个人回光返照就开始安住真如,就跟妄想的相状脱离了,就不住在妄想,然后转化…化多淫心成智慧之火。这个地方…他理观是脱离妄想,应该还有一些事修的对治,比方说:念佛持咒、修四念处等等。那么这个乌刍瑟摩在空王佛的指导之下,一方面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,脱离妄想;一方面种种事相的对治,就把淫欲的火转成智慧之火。同样是火,但是一个是杂染的因缘,一个是清净的因缘。这时候,诸佛就叫我火头。因为他观火大而成就,在因地当中成就火光三昧,而悟入了真如佛性;在迹门当中,我示现一个阿罗汉,后来就发广大愿——只要诸佛成道,我就做金刚力士,护持所有修学者,帮助调伏魔障及一些冤亲债主的障碍。
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,依我个人的整个修学历程来说,我是如实的观察:在身心世界当中,这个冷暖的触觉,我发觉我的身体有时候是清凉的、有时候是热恼的;有时候是热恼的、有时候是清凉的。怎么会这样子呢?原来都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,当我的因缘是一个苦恼的因缘结合,就出现淫欲之火的假相;当我阿赖耶识释放业力的种子,是一个善的清净种子,就出现清凉的假相,不过这两个假相,都没有真实的体性,所以开始脱离热恼相、也脱离清净相,最后无碍流通,我就悟入了…这种真如法性的周遍法界、没有障碍的真如佛性、回到了我的真如佛性。一切的烦恼全部消灭脱落,而化成智慧的光明,最后成就无上佛道。对我来说,观察火大,斯为第一,最为殊胜。
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,就是《楞严经》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——
不为物转,则能转物,即同如来。就这一句话!
我们这个明了的心,刚开始是被物所转,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,凡是有相状的,就叫做物,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,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,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?变物化了。你看有些人说:欸!你怎么这种个性呢?欸,我改不过来。被物化了嘛!你怎么改不过来呢?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,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,那就真的改不过来。所以我们常说:
你不要认为:你业障深重,你认为你业障深重,你果然业障深重,你被业障物化了!
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,你要经常想: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所以你看经典里面,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?你要想我的心是本来清净、本来光明、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。菩萨要经常这样想。你老是想你烦恼重,你就被烦恼物化了,你就被它束缚住了,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。
蕅益大师在解释二十五圆通的时候,他举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──
他说:释迦牟尼佛,他来到人世间,他因为过去的业力,他有十种的余报,比方说:马麦,佛陀曾经三个月,没有人供养他,结果马夫拿粗的马麦给佛陀吃。我们旁边的人,看到佛陀真的把马麦吃下去,但事实上是这样吗?不是。蕅益大师说:入此人口,成甘露味。佛陀真如的心啊,跟马麦接触的时候,转成常乐我净的甘露。佛陀啊!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。你说:欸!释迦牟尼佛假设生长在我们这个时代,也跟我们吃同样的饭,那他是什么相貌呢?你表面看是跟我们一样,但实际上不一样,因为他不为物转,所以他能够去改变外境。
我们一般人改变外境方法错误──向外去改变,你永远改变不了。你过去有一个业力,结果你去外面,跟它对立,结果两个人恶缘越结越深,就像滚雪球一样,辗转增胜。佛陀告诉你,你不要这样做,你遇到恶因缘,你把心带回家,它自然脱落!你只要不为它转,你就能够转它,因为它是虚妄的嘛!你想想看,后面《楞严经》讲说──你安住在真实,它活在虚妄,当然是你转它。
诸位要知道:真实的力量——
一个人不动念头是最大的力量,无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。
所以在二十五圆通佛陀说:说魔王来干扰你…开玩笑,魔王是什么境界啊?六欲天的天主啊!他过去生的福报比我们大啊,他那个魔王也有一点禅定的,起码有未到地定了,能够做魔王也不简单啊,我们一个生死凡夫,凭什么能够跟那个魔王抗拒呢?凭的就是我们安住真实,他活在虚妄。佛陀说:你安住真如就像光明一样,他活在虚妄颠倒当中就像黑暗。佛陀说:你看过哪一个黑暗去破坏光明?不可能嘛!所以我们面对事情:第一个安住真实,不随妄转,你就能够转变它。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,他安住、他回光返照,就神光内凝,然后再用种种的方法对治,他就能够转物──转淫欲之火,成智慧之火。
一个人要懂得放下,你才能够拥有所有的东西,这个思想很重要。
二十五圆通的根本思想,就在这一句话:不为物转,则能转物。就是这个思考。
庚二、地大圆通
这个是以地大为所观境:
平地之行
【持地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念往昔,普光如来出现于世,我为比丘,常于一切要路津口,田地险隘,有不如法,妨损车马,我皆平填,或作桥梁,或负沙土,如是勤苦,经无量佛出现于世。】
兼修效力
【或有众生,于阛阓处,要人擎物,我先为擎,至其所诣,放物即行,不取其直。毗舍浮佛现在世时,世多饥荒,我为负人,无问远近,唯取一钱。或有车牛,被于泥溺,我有神力,为其推轮,拔其苦恼。】
这里,它的能观智,还是一样从假入空观,正念真如,脱离妄想;但是他的所观境,他的妄想的所缘境是什么呢?大地,以这个坚固的大地为所观境。我们看这个当机众是谁呢?持地菩萨。这个持地有两层意思:第一个、在因地上,他是因为平整大地而成就圆通,所以在事相上呢,就安立做持地,因为他观察地大,它的本质就是真如,摄相归性,这是第一个。其次,从理观上来说,因为他最后的结果──他的内心跟大地一样的平等,来面对一切的众生,所以叫持地。有这两层意思。
持地菩萨他从座位而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回忆——我在过去生做凡夫的时候,我曾经遇到一尊『普光如来』出现在世间,我当时有幸,做为佛陀的一位出家比丘弟子。那么他出家作比丘之后,平常做什么事情?他怎么修学呢?这个比丘他不是在佛堂用功,他是经常到一些要路津口、田地险隘这个地方去活动。什么叫要路呢?就是众人往来的地方,人多的地方叫要路;津口就是车子很多的地方。这个田地险隘,就是道路或者土地,有危险的地方,或者不如法的地方。什么叫不如法呢?就是妨损车马,经过这里,对车子或马会产生伤害的。这时候,持地菩萨看到这种不如法的地方、危险的地方,他就把它做一个平填的工作。比方说:这土地跟土地间有河流,这车子开不过去,怎么办呢?他就在中间做一个桥梁。或负沙土,欸!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深的坑洞,他就用这个沙土把它填平。如是勤苦的工作,做了多久呢?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啊!他就是做这些──或做桥梁、或负沙土,这种平填大地的工作。
在这里我们看得出来,持地菩萨他在整个过去生中,他面对的所缘境是什么?大地。他整天就是跟心中所看到的(就是这些土地),这个土地有没有什么伤害啊?有没有什么坑洞啊?有没有什么断绝啊?他心中的妄想就是这种大地的妄想。所以他必须就着这样的因缘就路还家。
或有众生,于阛阓处要人擎物,除了大地,他兼修物品,说:有些力量薄弱的众生,比方说老人、女众等等,在阛阓处,人车热闹的地方,需要别人来搬一些比较重的东西,那么我就事先把这个东西,搬到他所指定的处所,放了以后,马上就离开,完全不收费用。前面他的所观境是大地,这里兼带帮人搬物品。
到了毗舍浮佛…(我们现在叫贤劫,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。贤劫之前,庄严劫的最后一尊佛是毗舍浮佛。)毗舍浮佛出现在世的时候,当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,看这个意思…他(持地菩萨)当时是一个居士。怎么知道是居士呢?因为他有收钱──我为负人,我身为一个挑夫,我帮人家挑东西,那么我挑夫的原则是什么样?无问远近,就是收一块钱。或有车牛被于泥溺,这当中有些车子,被陷溺在淤泥当中;我有神力为其推轮,因为过去生经常为人家整地、搬物品这个福德力,所以他今生的力量特别大,他就能够推动车轮,来拔除众生的苦恼。
持地菩萨到这个地方,他的生命都还是在事相上活动,整理大地、搬东西、为人家服务…所以他的心,虽造善业,但还是安住在攀缘心,还是活在心中妄想的生灭心当中,我们只能说他在修习安乐道,直到后来的因缘,才产生了重大的变化:
佛教平心
【时国大王延佛设斋,我于尔时平地待佛,毗舍如来摩顶谓我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】
于触自在
【我即心开,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,等无差别,微尘自性,不相触摩,乃至刀兵,亦无所触,我于法性悟无生忍,成阿罗汉。】
回证大果
【回心今入菩萨位中,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,我先证明而为上首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,本如来藏虚妄发尘,尘销智圆,成无上道,斯为第一。】
这持地菩萨他过去都是在向外攀缘──整天在外面做慈善事业,但是后来遇到一个国王,他要广泛的设斋,请佛陀来应供。他知道之后,他就在佛陀要经过的道路中间,平地待佛,预先平整大地,然后很恭敬的站在道路旁边,等待佛陀的经过。这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清净的比丘僧,威仪具足的走过来,走到持地菩萨的面前…当然佛陀看出这个人善根成熟了,就跟他讲一句非常重要的话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这句话,对持地菩萨的影响非常的大。他说:你要能够向内去平整你的心地,那外在的大地就平整。你不要老是向外去平整,你的问题不在外面,一切的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,你把你的心平了,你看到外面世界都是平的。就这样子引导持地菩萨开始回光返照,向内观照了!这一句话,对他产生很大的变化。什么变化呢?我即心开——这时,持地菩萨真实的了解到,其实宇宙外在的环境,是你内心的世界变现出来的。
为什么大地会不平整呢?因为众生的心有差别、有对立,所以外在的世界就构成对立了。
要消灭对立,不是从外面去消灭,是向内心!
当他回光返照──观察这些的高高低低,他问它:你从什么地方来?开始探本求源,看到自身的四大、微尘四大,自己身体的四大跟外在的四大是等无差别的;开始从有差别当中,回归到无差别,也就是说,他开始在脱离妄想。
我们都知道——妄想都是有差别、对立的,相是有差别的;佛性是没有差别的。他开始从相的角度,回归到这个佛性的角度。他去观察微尘自性,互相摩触,这个外在四大的体性,也是一念的心性所变现;内在色身的四大体性,也是一念心性所变现,所以一性无二性,一如无二如,两个不互相障碍,乃至于刀兵,也是一念心性,所以刀兵已经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。(我们人,就是因为有对立的心,所以就会产生互相的碰撞。)
这时候,他从地大当中悟到法性,而成就无生法忍,在迹门当中成就无生的阿罗汉。如今回小向大,入于大乘的菩萨位中,闻到如来宣说妙莲华的法门,(妙莲华我们前面说过,就是不取。你遇到妄想的时候,首先无住,不要住在妄想,跟妄想脱离,把心带回家。)这种佛知见地;佛知见地就是佛的智慧,这样的佛的智慧法门,我现在来作证明。
什么叫证明呢?就是说明这个方法,是我自己走过的;这个法门的确是一个道,是可以通达涅盘的。这个法门可以走得通,你看:我刚开始一路都是在大地、外面的环境里面活动,但是我回光返照,脱离妄想以后,我果然证得无生法忍,也证得阿罗汉,这是我自己走过的、这一条道路是走得通的!
佛问圆通──我如实观察内在色身的四大,跟外在世界的四大,两种四大是等无差别──相状不同,但是它的体性唯独是一念心性──本如来藏,只就是虚妄发尘,只不过是我们过去──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,随顺业力,所变现的差别现象。我们现在就从差别现象当中,把心带回家,这个相状的差别就慢慢的脱落,平等的心性就慢慢的显现,而成就无上道,这对我来说是斯为第一!
这地方我们看得出来,持地菩萨整个修学的过程,他从事相上的造作,最后从理观悟入,而成就无上佛道。当然这当中有个条件──他必须跟三宝有缘。有些人起烦恼,他就没办法遇到三宝的救拔;但是你看这个持地菩萨不简单——经无量佛出现于世,他经常跟佛陀在一起,他就有得度的因缘。佛陀就会告诉他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得到佛陀的教诲。
庚三、水大圆通
从一个湿性的相状,我们应该怎么回家呢?
古佛授观
【月光童子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名为水天,教诸菩萨修习水观,入三摩地。】
观身中外
【观于身中水性无夺,初从涕唾,如是穷尽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复,水性一同;见水身中,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,等无差别。】
初成未亡
【我于是时初成此观,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。当为比丘室中安禅,我有弟子窥窗观室,唯见清水徧在室中,了无所见。】
投物心痛
【童稚无知,取一瓦砾投于水内,激水作声,顾盼而去。我出定后,顿觉心痛,如舍利弗遭违害鬼。我自思惟,今我已得阿罗汉道,久离病缘,云何今日忽生心痛,将无退失?】
这里,他的理观方式也是一样,从假入空观,从假名、假相的因缘当中,把心带回家。但是他的所观境却是以水大,从水大的湿性当中回家的。那么这个当机众是谁呢?月光童子──这位菩萨内心是特别的柔软清凉,就像月光一样。为什叫童子呢?因为这菩萨常保存一种天真无邪的心,叫童子。
月光童子他站起来之后,向佛陀顶礼,就白告佛陀说:佛陀啊!我回忆过去在恒河沙劫的时间,我做凡夫的时候,我遇到一尊佛的出世,这尊佛叫做水天佛(这在八十八佛里面有,这个因地当中也是修水观的)。这尊佛,他经常教菩萨修学水观,来入于大乘的三昧。
水天佛,他怎么教我们修水观呢?
你一开始观水观——当然水很多,你先不要观外面的水,你先观你身体里面的水。说:我身体当中的水性无夺——我的内身当中有很多的水,有口水、血液…等等,那么它的体性,彼此是不会互相障碍的。当然一个人能够没有障碍啊,那表示他不住在相状,一住在相状肯定是对立。
怎么观呢?他从嘴巴的唾液的口水开始观,一直观到整个身体里面的津液精血、大小便利。第一个津字就是我们口水,一旦吞到口中,吞到身体里面叫做津;口水含在口中,还没吞进去,叫做液;这个精呢,在骨髓当中的水叫做精;在筋脉当中的水叫做血,乃至于身体里面的大小便利。当然这当中有比较干净的水,有比较污秽的水,不管是干净、污秽,这只是相貌的差别,它就在身体中不断的循环;就是我们身中的水啊,有干净的、有污秽的,就在我们身体当中不断的循环活动。关键在哪里呢?水性一样,不管干净的相状、污秽的相状,它们的本性是相同的。
一个人见到本性相同表示什么?他已经脱离相状——不住,不住在相状了。这时候再观察外面的水,内水观完以后看外水,世界之外的浮幢王剎诸香水海;浮幢王剎就是大海当中的岛屿,岛屿旁边的这些大海水,比方说印度洋、太平洋等等,彼此之间等无差别。原来外面的水,跟我身体里面的水相状不同、味道不同,但是它的体性都是一念心性所变现,从差别当中回归到无差别。这个人已经开始把心带回家了!他不断的回光返照,开始走进了回家的路啊!
我于是时初成此观,『是时』是什么呢?就是在清净水天佛的时候,他成就了这个水观的功德。他的水观是怎么成就呢?他的功德是什么相貌呢?但见其水,未得亡身。蕅益大师说:但见其水──说明他证得我空的真理,当他入三昧的时候,他的身心世界、五阴身心全部消失掉,只有三昧水现前,我不可得;但是未得亡身——他的法执未破,他对三昧水的执取,他的心中还是有所住,住在这个三昧的清净法水当中。这个是禅定当中——定自在所生色,所以『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』只证得我空,未得法空。
这时候,他是一位比丘,在禅堂当中——安心坐禅,他有一个年幼的弟子,就从窗口当中,看到他的房间里面,欸!怎么会有一片清水,那么普遍在房间当中呢?其它的…就了无所见了。因为他这个弟子明明看到他师父走进寮房,他从窗户看他师父的时候,欸!他师父怎么不见了呢?只看见房间里面有一滩的水。
童稚无知这个年幼的弟子…什么叫无知呢?因为他产生两层的疑惑──古德说,第一个、我明明看到师父走到了房间,为什么看不到师父呢?师父跑哪里去了呢?第二个疑惑,师父的房间怎么就出现了这一滩光泽的东西呢?这到底是什么呢?两层疑惑。那么他对于三昧水,当然不知道是什么,他就想要去印证一下,就到外面拿一个瓦片,丢到这水里面,结果激水作声,产生一个水的声音来,确定是水。但是确定是水,他的疑惑还是没有去掉,师父跑哪里去了呢?就左右顾盼,充满了疑惑而离开了。
这件事情过了之后,他师父一出定,糟糕了——顿觉心痛。因为他还是有所住,有所住就会被业力所牵引,所以——顿觉心痛,感到胸口非常疼痛,这种疼痛就好像舍利弗入定以后,被违害鬼打一巴掌出定之后头部疼痛的情况一样。这时候,月光童子就思惟说:我早证得阿罗汉、证得我空真理了,而且我已经没有病痛的因缘,已经离开这种业障病很久了,为什么我现在又开始疼痛呢?将无退失?难道说,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?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惑。
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,月光童子他在整个回家的路,走到一半──但得我空,未得法空,所谓: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。
物除如初
【尔时童子捷来我前,说如上事,我则告言:“汝更见水,可即开门,入此水中除去瓦砾。”童子奉教,后入定时,还复见水,瓦砾宛然,开门除去,我后出定,身质如初。】
亡身合真
【逢无量佛,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,方得亡身,与十方界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无二无别,今于如来得童真名,预菩萨会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水性一味流通,得无生忍,圆满菩提,斯为第一。】
就在他师父感到心痛的过程当中,他这个年幼弟子就跑过来找师父说…如上事。说:他前面只看到水,没有看到师父,丢了一个石头到水里的过程,跟他的师父报告。他师父就说啊:你啊,待会再过来,你如果看到水,你不要在窗户看,你就把门打开,就走进来,走到水中,你就把这瓦砾拿掉,把它丢到外面去。童子奉师所教。后来,月光童子又入定了,这时候三昧水又现前,瓦砾宛然清楚的存在,这个童子就开门,把瓦砾除去。他的师父出定之后,身体就恢复健康。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,他对三昧水的执取还是有的。
后来遇到了无量佛,他不断的精进用功,不断的回光返照,顺从真如,脱离妄想…到了山海自在通王如来,这尊佛也是因地修水观的。在这尊佛的教导之下,他因缘成熟了,方得亡身。这时候他入三昧,三昧水照样现前,但是他已经不再住在三昧的水;他内心的世界,与十方界的诸海…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无二无别。观察他内在的水,跟外在十方世界诸香水海的水,两者性合真空,一空无二空,等无差别,这时候法执也破了。所以在释迦如来当中,成就了童真住,圆教的初住;圆教初住就是破无明了,就是别教的初地,入了大乘的菩萨法身之会。
现在佛陀问我圆通呢,我个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是观察水性,是一味流通。水的相状是无量无边差别,所以我们住在相状,我们看到生命是无量的差别;但是当我脱离相状以后——摄相归性的时候,我慢慢看到生命的平等性,而证得无生法忍,圆满菩提,斯为第一。
这是从水大的相状,而回到真如的整个过程。在禅宗有一个公案,跟这个故事蛮接近的。它说:有一个禅师,在僧团中闭关。他闭关的时候,一天吃一顿饭,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。有一天,欸!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,而且今天没出来、明天也没出来…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。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,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,怎么没下来吃饭?禅师回答说:是这样子,我入了三昧以后,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,那天人…因为感动啊,帮我送供、供养,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,天人会送饭菜过来。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: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,你心中住在寂静相,心有所住,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,你没有离开三界。这个禅师也是利根,一听就知道,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,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。方丈和尚说:恭喜你啊,突破了!
如果一个人,只想造慈善事业,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,你就住在相状,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,在尘劳中不断的活动,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,虽造善业,心不安稳,这部分我们不谈。但是一个人修行——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,回归到平等,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,那一定要清楚——我们修行人越修行啊,他的对立相、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,这是一个判断标准,没有例外。如果你学佛以后,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、相状越来越多、对立越来越多,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。因为你相状越多,表示那个什么?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,妄想打得很重嘛!
你说: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?
怎么知道呢?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、念几声佛号;那是资粮力,那不是根本啊!问题不在这里!你发觉你现在,别人讲一句话,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,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。你这个人——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,就越来越淡薄、越来越淡薄…你看我们临命终时…一切诸根,悉皆败坏;一切眷属,悉皆舍离;一切珍宝,不复相随。每一个人都要经过。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,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,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的跳出去,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。为什么?当然事出必有因嘛!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,住久了,心有所住,就被它所转!
如果你觉得——欸,我学佛以后,心慢慢平淡了、平静了,这就是功德相。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,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。如果你学佛很久,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,看谁都不顺眼,糟糕了!你走错方向了。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,不是这样修的,你的路走错了,你走上了生死之流。
生死之流是越走——差别越大;涅盘之流是越走——平等性越来越明显,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!
我们常说:现在是末法时代,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?怎么知道?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,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。现在百货公司,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,以前东西单纯;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,它对你的妄想、执着的刺激越厉害。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,本来就经不起刺激,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,不断的刺激你,所以你的对立心、妄想心是越来越重…恶性循环。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;末法时代又不断的刺激你产生对立,辗转增胜。
所以从现在开始——我们知道,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,一定要脱离妄想——把心带回家,从差别的相状,回归到平等的法性。因为涅盘的门就是平等,生死的门就是差别。当你走入生死之门,那是无量的差别;你走入涅盘之门,那是平等的法性,这个是很清楚的。
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,他走入了生死之门,在整个差别当中,他跟我们不同,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但不随物转,就能转物。他是自在啊!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。所以:
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: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——从假入空——把心带回家!
我们一再强调——遇到事情,首先:你一定要生起理观,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。你要修《楞严经》的人,我建议你:遇到事情,你跟自己讲三句话:第一句话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第二句话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,要讲三次,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。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提醒自己啊,不要住在上面。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,这我们也没办法,过去生就是这样子——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,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!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,你不能住在过去,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,但是你能够做的,就是一件事情:不住!告诉你自己: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──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它是因缘的假相。
我们可以这样讲: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,丢不丢归你,住不住归我——第六意识,这是操之在我。
所有的对治法门——拜佛、念佛、持咒、忏悔…什么都好,但是你的根本,就是不能住在妄想;你住在妄想,你所有的修学法门,全都是有漏的!
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,就好像你的本质是『沙』,这个『沙』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,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,它永远就是沙,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,不可能嘛!
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学佛的诉求目标不同,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,那你不用修《楞严经》,人天福报不用修《楞严经》;但是你来生…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,比方说求生净土,要达到临终的正念、你要脱离五阴对你的系缚,你这个《楞严经》这一关,你一定要跳脱过去——不随妄转,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!
我再提醒一次: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,无量劫来烦恼、业力这一部分。它不会放过你,但是你也不要怕它,因为它是虚妄的,达妄本空,你不随它转,它拿你没办法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们有些观念啊,你要很清楚。
好,我们今天上到这里。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,回向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103858/4001026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
本经的整个修学的重点,就是在引导我们修习『首楞严王三昧』。一般小乘三昧的内涵,主要是一种禅定,就是我们讲心一境性。这种禅定从大乘的思想来看,它还是一种事相的修学,很容易破坏的。但是大乘的三昧,或者是『首楞严王三昧』、『法华三昧』、『华严三昧』,它一定是以理观的智慧来做引导的。
本经的理观是什么呢?
就是这八个字: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我们遇到的、所有的妄想烦恼,第一件事情,先脱离妄想。赶快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,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,也是最重要的事情──先脱离妄想,再回过头来对治妄想。所以本经告诉我们整个修学,是先提理观,然后再起事修的对治。
整个观念,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,现在来看实际的修学操作。当然一旦讲修学,我们理观的思想—把心带回家,就是从假入空,从一切因缘的假相中,回归到二空的真如。但是因为过去生,我们的因缘不同,所以每一个人回家的路,也就不同。你看过去生,有些人他熏习是这样的因缘,他的心是一念妄动──他往这个方向动,他当然要就路还家。你当初是怎么离家出走的,你就从那个路回家;他是往这个方向动,还得靠这个地方回来。我们因为过去生,熏习因缘的妄想不同,所以回家的路,也就有所不同。虽然理论、方法、原则是相同,但是依止的假相就有所不同。
本经有二十五个圆通,二十五个方便门,都可以回到我们的真如本性。这个地方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只是简单的提出七大:你七大了解了,其它都了解了,理论原则一样,只是所观境不同,如此而已。
丙二、别释(分二:丁一、理观。丁二、事修。)
丁一、理观(分二:戊一、自力法门。戊二、他力法门。)
戊一、自力法门(分二:己一、破除虚妄。己二、开显真实。)
前面几段,佛陀偏重在破妄——怎么去脱离妄想。但是在耳根圆通,佛陀把如何来正念真如讲得详细。所以破妄跟显真,其实是一件事情,只是佛陀在发明道理的时候,是有所偏重的。你破妄、你肯定要显真,哪一个人不显真可以破妄的?那你一显真、那肯定是破妄嘛!所以破妄显真在《楞严经》是一句话。那么在破妄当中分成六段:
己一、破除虚妄(分六:庚一、火大圆通。庚二、地大圆通。庚三、水大圆通。庚四、风大圆通。庚五、空大圆通。庚六、识大圆通。)
庚一、火大圆通
这一位菩萨在因地,是以他身体的火大为所观境,而悟入了圆通的真如佛性。
宿习多欲
【乌刍瑟摩于如来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,而白佛言:我常先忆久远劫前,性多贪欲。】
遇佛授观
【有佛出世名曰空王,说多淫人成猛火聚,教我徧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,神光内凝,化多淫心成智慧火,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。】
观成得果
【我以火光三昧力故,成阿罗汉,心发大愿,诸佛成道,我为力士亲伏魔怨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,诸漏既销,生大宝焰,登无上觉,斯为第一。】
在每一段的经文当中,都会先介绍这个菩萨修学因地,他的一个过去的因缘。我们是不能摆脱过去的,就好像我们永远离不开阿赖耶识的这个因缘。乌刍瑟摩,乌刍瑟摩翻成中文叫火头,他因地是修火光三昧而成就,他是整个佛教的金刚护法尊神。他在释迦如来面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。他是金刚护法,所以他是站着。前面都是要先起立,但他是护法神,就站在佛的两边,就直接的顶礼佛足。
他说:我回忆我过去在做凡夫的时候,我内心的相貌是——性多贪欲。就是阿赖耶识的内心世界,经常打这男女贪欲的妄想,这个妄想经常干扰着我。他面对这样一个贪欲妄想的所缘境,我们看他怎么面对这个问题——那么有佛出世,名曰空王,当然这个菩萨,他前生不断的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跟三宝结缘!所以他就能够与佛同时间出世,这尊佛叫空王佛。这尊空王佛《法华经》里有提到,就是在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同时发菩提心、受菩萨戒的那一尊佛。所以这个乌刍瑟摩尊者,他是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学,这不可思议!
这个空王佛就跟他开示说:『多淫人成猛火聚』。先讲过失——菩萨先观察淫欲的心,它是一个烦恼火,假设我们不加以调伏,会变成业力之火,最后变成三恶道的果报之火,所以未来是一个地狱之火的果报,那怎么办呢?
你看:佛陀没有教他马上对治,佛陀教他回光返照。说啊:你好好的观察——在你的百骸四肢身体当中,这种冷暖气息的变化。什么叫冷暖气息的变化呢?就是说:你要观察你没有生起淫欲念头的时候,你的心是清凉的,叫『冷』;当这个淫欲之火活动的时候,你身体变成热恼的,叫做『暖』。那么这清凉之相跟热恼之相,这两个相状在你心中交互作用,有时候清凉、有时候热恼,有时候热恼、有时候清凉。那你应该怎么办呢?
神光内凝——关键在这四个字。神光就是你那一念心要内凝,就是──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你要观想:你淫欲在活动的时候,你要回光返照、你要问它说:你从什么地方来?观察我们的淫欲心,你没有来之前,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?
我们知道:妄想最怕的就是我们回光返照──达妄本空,觅心了不可得。
所以,我们面对烦恼第一件事情要怎么样?回光返照──先脱离妄想。那么一个人回光返照就开始安住真如,就跟妄想的相状脱离了,就不住在妄想,然后转化…化多淫心成智慧之火。这个地方…他理观是脱离妄想,应该还有一些事修的对治,比方说:念佛持咒、修四念处等等。那么这个乌刍瑟摩在空王佛的指导之下,一方面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,脱离妄想;一方面种种事相的对治,就把淫欲的火转成智慧之火。同样是火,但是一个是杂染的因缘,一个是清净的因缘。这时候,诸佛就叫我火头。因为他观火大而成就,在因地当中成就火光三昧,而悟入了真如佛性;在迹门当中,我示现一个阿罗汉,后来就发广大愿——只要诸佛成道,我就做金刚力士,护持所有修学者,帮助调伏魔障及一些冤亲债主的障碍。
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,依我个人的整个修学历程来说,我是如实的观察:在身心世界当中,这个冷暖的触觉,我发觉我的身体有时候是清凉的、有时候是热恼的;有时候是热恼的、有时候是清凉的。怎么会这样子呢?原来都只是一种因缘和合的假相,当我的因缘是一个苦恼的因缘结合,就出现淫欲之火的假相;当我阿赖耶识释放业力的种子,是一个善的清净种子,就出现清凉的假相,不过这两个假相,都没有真实的体性,所以开始脱离热恼相、也脱离清净相,最后无碍流通,我就悟入了…这种真如法性的周遍法界、没有障碍的真如佛性、回到了我的真如佛性。一切的烦恼全部消灭脱落,而化成智慧的光明,最后成就无上佛道。对我来说,观察火大,斯为第一,最为殊胜。
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,就是《楞严经》一再强调的一个观念——
不为物转,则能转物,即同如来。就这一句话!
我们这个明了的心,刚开始是被物所转,这个物就是一个假相,凡是有相状的,就叫做物,我们的心是没有相状的,那么我们一开始被它所转,转久了变成怎么样呢?变物化了。你看有些人说:欸!你怎么这种个性呢?欸,我改不过来。被物化了嘛!你怎么改不过来呢?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,但是我们自己觉得改不过来,那就真的改不过来。所以我们常说:
你不要认为:你业障深重,你认为你业障深重,你果然业障深重,你被业障物化了!
你不要老是想你烦恼深重,你要经常想: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所以你看经典里面,佛陀告诉我们菩萨要怎么想?你要想我的心是本来清净、本来光明、本来具足无量功德的。菩萨要经常这样想。你老是想你烦恼重,你就被烦恼物化了,你就被它束缚住了,所以首先不为物转是关键。
蕅益大师在解释二十五圆通的时候,他举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──
他说:释迦牟尼佛,他来到人世间,他因为过去的业力,他有十种的余报,比方说:马麦,佛陀曾经三个月,没有人供养他,结果马夫拿粗的马麦给佛陀吃。我们旁边的人,看到佛陀真的把马麦吃下去,但事实上是这样吗?不是。蕅益大师说:入此人口,成甘露味。佛陀真如的心啊,跟马麦接触的时候,转成常乐我净的甘露。佛陀啊!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。你说:欸!释迦牟尼佛假设生长在我们这个时代,也跟我们吃同样的饭,那他是什么相貌呢?你表面看是跟我们一样,但实际上不一样,因为他不为物转,所以他能够去改变外境。
我们一般人改变外境方法错误──向外去改变,你永远改变不了。你过去有一个业力,结果你去外面,跟它对立,结果两个人恶缘越结越深,就像滚雪球一样,辗转增胜。佛陀告诉你,你不要这样做,你遇到恶因缘,你把心带回家,它自然脱落!你只要不为它转,你就能够转它,因为它是虚妄的嘛!你想想看,后面《楞严经》讲说──你安住在真实,它活在虚妄,当然是你转它。
诸位要知道:真实的力量——
一个人不动念头是最大的力量,无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。
所以在二十五圆通佛陀说:说魔王来干扰你…开玩笑,魔王是什么境界啊?六欲天的天主啊!他过去生的福报比我们大啊,他那个魔王也有一点禅定的,起码有未到地定了,能够做魔王也不简单啊,我们一个生死凡夫,凭什么能够跟那个魔王抗拒呢?凭的就是我们安住真实,他活在虚妄。佛陀说:你安住真如就像光明一样,他活在虚妄颠倒当中就像黑暗。佛陀说:你看过哪一个黑暗去破坏光明?不可能嘛!所以我们面对事情:第一个安住真实,不随妄转,你就能够转变它。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,他安住、他回光返照,就神光内凝,然后再用种种的方法对治,他就能够转物──转淫欲之火,成智慧之火。
一个人要懂得放下,你才能够拥有所有的东西,这个思想很重要。
二十五圆通的根本思想,就在这一句话:不为物转,则能转物。就是这个思考。
庚二、地大圆通
这个是以地大为所观境:
平地之行
【持地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念往昔,普光如来出现于世,我为比丘,常于一切要路津口,田地险隘,有不如法,妨损车马,我皆平填,或作桥梁,或负沙土,如是勤苦,经无量佛出现于世。】
兼修效力
【或有众生,于阛阓处,要人擎物,我先为擎,至其所诣,放物即行,不取其直。毗舍浮佛现在世时,世多饥荒,我为负人,无问远近,唯取一钱。或有车牛,被于泥溺,我有神力,为其推轮,拔其苦恼。】
这里,它的能观智,还是一样从假入空观,正念真如,脱离妄想;但是他的所观境,他的妄想的所缘境是什么呢?大地,以这个坚固的大地为所观境。我们看这个当机众是谁呢?持地菩萨。这个持地有两层意思:第一个、在因地上,他是因为平整大地而成就圆通,所以在事相上呢,就安立做持地,因为他观察地大,它的本质就是真如,摄相归性,这是第一个。其次,从理观上来说,因为他最后的结果──他的内心跟大地一样的平等,来面对一切的众生,所以叫持地。有这两层意思。
持地菩萨他从座位而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回忆——我在过去生做凡夫的时候,我曾经遇到一尊『普光如来』出现在世间,我当时有幸,做为佛陀的一位出家比丘弟子。那么他出家作比丘之后,平常做什么事情?他怎么修学呢?这个比丘他不是在佛堂用功,他是经常到一些要路津口、田地险隘这个地方去活动。什么叫要路呢?就是众人往来的地方,人多的地方叫要路;津口就是车子很多的地方。这个田地险隘,就是道路或者土地,有危险的地方,或者不如法的地方。什么叫不如法呢?就是妨损车马,经过这里,对车子或马会产生伤害的。这时候,持地菩萨看到这种不如法的地方、危险的地方,他就把它做一个平填的工作。比方说:这土地跟土地间有河流,这车子开不过去,怎么办呢?他就在中间做一个桥梁。或负沙土,欸!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深的坑洞,他就用这个沙土把它填平。如是勤苦的工作,做了多久呢?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啊!他就是做这些──或做桥梁、或负沙土,这种平填大地的工作。
在这里我们看得出来,持地菩萨他在整个过去生中,他面对的所缘境是什么?大地。他整天就是跟心中所看到的(就是这些土地),这个土地有没有什么伤害啊?有没有什么坑洞啊?有没有什么断绝啊?他心中的妄想就是这种大地的妄想。所以他必须就着这样的因缘就路还家。
或有众生,于阛阓处要人擎物,除了大地,他兼修物品,说:有些力量薄弱的众生,比方说老人、女众等等,在阛阓处,人车热闹的地方,需要别人来搬一些比较重的东西,那么我就事先把这个东西,搬到他所指定的处所,放了以后,马上就离开,完全不收费用。前面他的所观境是大地,这里兼带帮人搬物品。
到了毗舍浮佛…(我们现在叫贤劫,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。贤劫之前,庄严劫的最后一尊佛是毗舍浮佛。)毗舍浮佛出现在世的时候,当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,看这个意思…他(持地菩萨)当时是一个居士。怎么知道是居士呢?因为他有收钱──我为负人,我身为一个挑夫,我帮人家挑东西,那么我挑夫的原则是什么样?无问远近,就是收一块钱。或有车牛被于泥溺,这当中有些车子,被陷溺在淤泥当中;我有神力为其推轮,因为过去生经常为人家整地、搬物品这个福德力,所以他今生的力量特别大,他就能够推动车轮,来拔除众生的苦恼。
持地菩萨到这个地方,他的生命都还是在事相上活动,整理大地、搬东西、为人家服务…所以他的心,虽造善业,但还是安住在攀缘心,还是活在心中妄想的生灭心当中,我们只能说他在修习安乐道,直到后来的因缘,才产生了重大的变化:
佛教平心
【时国大王延佛设斋,我于尔时平地待佛,毗舍如来摩顶谓我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】
于触自在
【我即心开,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,等无差别,微尘自性,不相触摩,乃至刀兵,亦无所触,我于法性悟无生忍,成阿罗汉。】
回证大果
【回心今入菩萨位中,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,我先证明而为上首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,本如来藏虚妄发尘,尘销智圆,成无上道,斯为第一。】
这持地菩萨他过去都是在向外攀缘──整天在外面做慈善事业,但是后来遇到一个国王,他要广泛的设斋,请佛陀来应供。他知道之后,他就在佛陀要经过的道路中间,平地待佛,预先平整大地,然后很恭敬的站在道路旁边,等待佛陀的经过。这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清净的比丘僧,威仪具足的走过来,走到持地菩萨的面前…当然佛陀看出这个人善根成熟了,就跟他讲一句非常重要的话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这句话,对持地菩萨的影响非常的大。他说:你要能够向内去平整你的心地,那外在的大地就平整。你不要老是向外去平整,你的问题不在外面,一切的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,你把你的心平了,你看到外面世界都是平的。就这样子引导持地菩萨开始回光返照,向内观照了!这一句话,对他产生很大的变化。什么变化呢?我即心开——这时,持地菩萨真实的了解到,其实宇宙外在的环境,是你内心的世界变现出来的。
为什么大地会不平整呢?因为众生的心有差别、有对立,所以外在的世界就构成对立了。
要消灭对立,不是从外面去消灭,是向内心!
当他回光返照──观察这些的高高低低,他问它:你从什么地方来?开始探本求源,看到自身的四大、微尘四大,自己身体的四大跟外在的四大是等无差别的;开始从有差别当中,回归到无差别,也就是说,他开始在脱离妄想。
我们都知道——妄想都是有差别、对立的,相是有差别的;佛性是没有差别的。他开始从相的角度,回归到这个佛性的角度。他去观察微尘自性,互相摩触,这个外在四大的体性,也是一念的心性所变现;内在色身的四大体性,也是一念心性所变现,所以一性无二性,一如无二如,两个不互相障碍,乃至于刀兵,也是一念心性,所以刀兵已经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。(我们人,就是因为有对立的心,所以就会产生互相的碰撞。)
这时候,他从地大当中悟到法性,而成就无生法忍,在迹门当中成就无生的阿罗汉。如今回小向大,入于大乘的菩萨位中,闻到如来宣说妙莲华的法门,(妙莲华我们前面说过,就是不取。你遇到妄想的时候,首先无住,不要住在妄想,跟妄想脱离,把心带回家。)这种佛知见地;佛知见地就是佛的智慧,这样的佛的智慧法门,我现在来作证明。
什么叫证明呢?就是说明这个方法,是我自己走过的;这个法门的确是一个道,是可以通达涅盘的。这个法门可以走得通,你看:我刚开始一路都是在大地、外面的环境里面活动,但是我回光返照,脱离妄想以后,我果然证得无生法忍,也证得阿罗汉,这是我自己走过的、这一条道路是走得通的!
佛问圆通──我如实观察内在色身的四大,跟外在世界的四大,两种四大是等无差别──相状不同,但是它的体性唯独是一念心性──本如来藏,只就是虚妄发尘,只不过是我们过去──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妄动,随顺业力,所变现的差别现象。我们现在就从差别现象当中,把心带回家,这个相状的差别就慢慢的脱落,平等的心性就慢慢的显现,而成就无上道,这对我来说是斯为第一!
这地方我们看得出来,持地菩萨整个修学的过程,他从事相上的造作,最后从理观悟入,而成就无上佛道。当然这当中有个条件──他必须跟三宝有缘。有些人起烦恼,他就没办法遇到三宝的救拔;但是你看这个持地菩萨不简单——经无量佛出现于世,他经常跟佛陀在一起,他就有得度的因缘。佛陀就会告诉他:当平心地,则世界地一切皆平。得到佛陀的教诲。
庚三、水大圆通
从一个湿性的相状,我们应该怎么回家呢?
古佛授观
【月光童子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名为水天,教诸菩萨修习水观,入三摩地。】
观身中外
【观于身中水性无夺,初从涕唾,如是穷尽津液精血,大小便利,身中旋复,水性一同;见水身中,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,等无差别。】
初成未亡
【我于是时初成此观,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。当为比丘室中安禅,我有弟子窥窗观室,唯见清水徧在室中,了无所见。】
投物心痛
【童稚无知,取一瓦砾投于水内,激水作声,顾盼而去。我出定后,顿觉心痛,如舍利弗遭违害鬼。我自思惟,今我已得阿罗汉道,久离病缘,云何今日忽生心痛,将无退失?】
这里,他的理观方式也是一样,从假入空观,从假名、假相的因缘当中,把心带回家。但是他的所观境却是以水大,从水大的湿性当中回家的。那么这个当机众是谁呢?月光童子──这位菩萨内心是特别的柔软清凉,就像月光一样。为什叫童子呢?因为这菩萨常保存一种天真无邪的心,叫童子。
月光童子他站起来之后,向佛陀顶礼,就白告佛陀说:佛陀啊!我回忆过去在恒河沙劫的时间,我做凡夫的时候,我遇到一尊佛的出世,这尊佛叫做水天佛(这在八十八佛里面有,这个因地当中也是修水观的)。这尊佛,他经常教菩萨修学水观,来入于大乘的三昧。
水天佛,他怎么教我们修水观呢?
你一开始观水观——当然水很多,你先不要观外面的水,你先观你身体里面的水。说:我身体当中的水性无夺——我的内身当中有很多的水,有口水、血液…等等,那么它的体性,彼此是不会互相障碍的。当然一个人能够没有障碍啊,那表示他不住在相状,一住在相状肯定是对立。
怎么观呢?他从嘴巴的唾液的口水开始观,一直观到整个身体里面的津液精血、大小便利。第一个津字就是我们口水,一旦吞到口中,吞到身体里面叫做津;口水含在口中,还没吞进去,叫做液;这个精呢,在骨髓当中的水叫做精;在筋脉当中的水叫做血,乃至于身体里面的大小便利。当然这当中有比较干净的水,有比较污秽的水,不管是干净、污秽,这只是相貌的差别,它就在身体中不断的循环;就是我们身中的水啊,有干净的、有污秽的,就在我们身体当中不断的循环活动。关键在哪里呢?水性一样,不管干净的相状、污秽的相状,它们的本性是相同的。
一个人见到本性相同表示什么?他已经脱离相状——不住,不住在相状了。这时候再观察外面的水,内水观完以后看外水,世界之外的浮幢王剎诸香水海;浮幢王剎就是大海当中的岛屿,岛屿旁边的这些大海水,比方说印度洋、太平洋等等,彼此之间等无差别。原来外面的水,跟我身体里面的水相状不同、味道不同,但是它的体性都是一念心性所变现,从差别当中回归到无差别。这个人已经开始把心带回家了!他不断的回光返照,开始走进了回家的路啊!
我于是时初成此观,『是时』是什么呢?就是在清净水天佛的时候,他成就了这个水观的功德。他的水观是怎么成就呢?他的功德是什么相貌呢?但见其水,未得亡身。蕅益大师说:但见其水──说明他证得我空的真理,当他入三昧的时候,他的身心世界、五阴身心全部消失掉,只有三昧水现前,我不可得;但是未得亡身——他的法执未破,他对三昧水的执取,他的心中还是有所住,住在这个三昧的清净法水当中。这个是禅定当中——定自在所生色,所以『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』只证得我空,未得法空。
这时候,他是一位比丘,在禅堂当中——安心坐禅,他有一个年幼的弟子,就从窗口当中,看到他的房间里面,欸!怎么会有一片清水,那么普遍在房间当中呢?其它的…就了无所见了。因为他这个弟子明明看到他师父走进寮房,他从窗户看他师父的时候,欸!他师父怎么不见了呢?只看见房间里面有一滩的水。
童稚无知这个年幼的弟子…什么叫无知呢?因为他产生两层的疑惑──古德说,第一个、我明明看到师父走到了房间,为什么看不到师父呢?师父跑哪里去了呢?第二个疑惑,师父的房间怎么就出现了这一滩光泽的东西呢?这到底是什么呢?两层疑惑。那么他对于三昧水,当然不知道是什么,他就想要去印证一下,就到外面拿一个瓦片,丢到这水里面,结果激水作声,产生一个水的声音来,确定是水。但是确定是水,他的疑惑还是没有去掉,师父跑哪里去了呢?就左右顾盼,充满了疑惑而离开了。
这件事情过了之后,他师父一出定,糟糕了——顿觉心痛。因为他还是有所住,有所住就会被业力所牵引,所以——顿觉心痛,感到胸口非常疼痛,这种疼痛就好像舍利弗入定以后,被违害鬼打一巴掌出定之后头部疼痛的情况一样。这时候,月光童子就思惟说:我早证得阿罗汉、证得我空真理了,而且我已经没有病痛的因缘,已经离开这种业障病很久了,为什么我现在又开始疼痛呢?将无退失?难道说,我退失了阿罗汉道吗?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惑。
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,月光童子他在整个回家的路,走到一半──但得我空,未得法空,所谓:但见其水,未得无身。
物除如初
【尔时童子捷来我前,说如上事,我则告言:“汝更见水,可即开门,入此水中除去瓦砾。”童子奉教,后入定时,还复见水,瓦砾宛然,开门除去,我后出定,身质如初。】
亡身合真
【逢无量佛,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,方得亡身,与十方界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无二无别,今于如来得童真名,预菩萨会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水性一味流通,得无生忍,圆满菩提,斯为第一。】
就在他师父感到心痛的过程当中,他这个年幼弟子就跑过来找师父说…如上事。说:他前面只看到水,没有看到师父,丢了一个石头到水里的过程,跟他的师父报告。他师父就说啊:你啊,待会再过来,你如果看到水,你不要在窗户看,你就把门打开,就走进来,走到水中,你就把这瓦砾拿掉,把它丢到外面去。童子奉师所教。后来,月光童子又入定了,这时候三昧水又现前,瓦砾宛然清楚的存在,这个童子就开门,把瓦砾除去。他的师父出定之后,身体就恢复健康。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,他对三昧水的执取还是有的。
后来遇到了无量佛,他不断的精进用功,不断的回光返照,顺从真如,脱离妄想…到了山海自在通王如来,这尊佛也是因地修水观的。在这尊佛的教导之下,他因缘成熟了,方得亡身。这时候他入三昧,三昧水照样现前,但是他已经不再住在三昧的水;他内心的世界,与十方界的诸海…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无二无别。观察他内在的水,跟外在十方世界诸香水海的水,两者性合真空,一空无二空,等无差别,这时候法执也破了。所以在释迦如来当中,成就了童真住,圆教的初住;圆教初住就是破无明了,就是别教的初地,入了大乘的菩萨法身之会。
现在佛陀问我圆通呢,我个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是观察水性,是一味流通。水的相状是无量无边差别,所以我们住在相状,我们看到生命是无量的差别;但是当我脱离相状以后——摄相归性的时候,我慢慢看到生命的平等性,而证得无生法忍,圆满菩提,斯为第一。
这是从水大的相状,而回到真如的整个过程。在禅宗有一个公案,跟这个故事蛮接近的。它说:有一个禅师,在僧团中闭关。他闭关的时候,一天吃一顿饭,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。有一天,欸!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,而且今天没出来、明天也没出来…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。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,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,怎么没下来吃饭?禅师回答说:是这样子,我入了三昧以后,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,那天人…因为感动啊,帮我送供、供养,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,天人会送饭菜过来。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: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,你心中住在寂静相,心有所住,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,你没有离开三界。这个禅师也是利根,一听就知道,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,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。方丈和尚说:恭喜你啊,突破了!
如果一个人,只想造慈善事业,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,你就住在相状,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,在尘劳中不断的活动,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,虽造善业,心不安稳,这部分我们不谈。但是一个人修行——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,回归到平等,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,那一定要清楚——我们修行人越修行啊,他的对立相、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,这是一个判断标准,没有例外。如果你学佛以后,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、相状越来越多、对立越来越多,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。因为你相状越多,表示那个什么?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,妄想打得很重嘛!
你说: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?
怎么知道呢?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、念几声佛号;那是资粮力,那不是根本啊!问题不在这里!你发觉你现在,别人讲一句话,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,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。你这个人——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,就越来越淡薄、越来越淡薄…你看我们临命终时…一切诸根,悉皆败坏;一切眷属,悉皆舍离;一切珍宝,不复相随。每一个人都要经过。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,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,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的跳出去,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。为什么?当然事出必有因嘛!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,住久了,心有所住,就被它所转!
如果你觉得——欸,我学佛以后,心慢慢平淡了、平静了,这就是功德相。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,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。如果你学佛很久,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,看谁都不顺眼,糟糕了!你走错方向了。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,不是这样修的,你的路走错了,你走上了生死之流。
生死之流是越走——差别越大;涅盘之流是越走——平等性越来越明显,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!
我们常说:现在是末法时代,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?怎么知道?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,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。现在百货公司,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,以前东西单纯;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,它对你的妄想、执着的刺激越厉害。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,本来就经不起刺激,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,不断的刺激你,所以你的对立心、妄想心是越来越重…恶性循环。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;末法时代又不断的刺激你产生对立,辗转增胜。
所以从现在开始——我们知道,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,一定要脱离妄想——把心带回家,从差别的相状,回归到平等的法性。因为涅盘的门就是平等,生死的门就是差别。当你走入生死之门,那是无量的差别;你走入涅盘之门,那是平等的法性,这个是很清楚的。
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,他走入了生死之门,在整个差别当中,他跟我们不同,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但不随物转,就能转物。他是自在啊!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。所以:
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: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——从假入空——把心带回家!
我们一再强调——遇到事情,首先:你一定要生起理观,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。你要修《楞严经》的人,我建议你:遇到事情,你跟自己讲三句话:第一句话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第二句话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,要讲三次,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。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提醒自己啊,不要住在上面。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,这我们也没办法,过去生就是这样子——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,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!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,你不能住在过去,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,但是你能够做的,就是一件事情:不住!告诉你自己: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──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它是因缘的假相。
我们可以这样讲: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,丢不丢归你,住不住归我——第六意识,这是操之在我。
所有的对治法门——拜佛、念佛、持咒、忏悔…什么都好,但是你的根本,就是不能住在妄想;你住在妄想,你所有的修学法门,全都是有漏的!
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,就好像你的本质是『沙』,这个『沙』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,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,它永远就是沙,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,不可能嘛!
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学佛的诉求目标不同,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,那你不用修《楞严经》,人天福报不用修《楞严经》;但是你来生…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,比方说求生净土,要达到临终的正念、你要脱离五阴对你的系缚,你这个《楞严经》这一关,你一定要跳脱过去——不随妄转,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!
我再提醒一次: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,无量劫来烦恼、业力这一部分。它不会放过你,但是你也不要怕它,因为它是虚妄的,达妄本空,你不随它转,它拿你没办法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们有些观念啊,你要很清楚。
好,我们今天上到这里。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,回向。
http://www.xijuexuelu.com/yt103858/4001026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ijuexuelu.com。袭爵血路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ijuexuelu.com